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将风景名胜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样板

张永利当选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

2024年07月22日 16:45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湖南7月22日电(记者 王硕) 7月20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召开。作为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表示,要继续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职能,引领行业巩固好、发展好风景名胜区的独特优势,成就风景名胜区历久弥新的品牌内容、鲜明深邃的文化品格,将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样板。

会上,通过线上+线下扫描选举投票二维码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处2023年度工作报告》《关于届中调整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的议案》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利当选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原副主任兼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社长、总编辑缪宏,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劲松当选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缪宏当选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长(兼任)。

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40多年来,风景名胜区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截至目前,1051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占国土总面积2.23%的体量,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振区域乡村经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促进国际交流交往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相关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规划、保护、管理、利用领域,形成了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行业,为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

风景名胜区兼顾“风景”与“名胜”,即“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作为自然史与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除具有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相同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之外,中国的风景名胜区还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宗教、民俗、名人、诗词、书画等早已融入进山水草木。

会议指出,协会要努力在推动解决关键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辩证关系,擦亮风景名胜区作为践行“两山”理念鲜活范例的这块“金字招牌”,加快构建风景名胜区自主的知识体系,从范式、路径、指标等多维度上发力,提炼原创性、学理性的话语叙事,讲好风景名胜区故事。

会议还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了《绿色中国大讲堂》。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特别邀请衡山、黄山、崂山、峨眉山、云台山等五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线管理者,讲述风景名胜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扎实工作和创新探索。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地方风景名胜区协(学)会、各会员景区、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编辑:王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