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48天启动73次救灾响应——
壹基金全力支持受灾地区渡过难关人民政协网7月23日电(记者 舒迪)记者日前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获悉,截至7月21日,壹基金今年已在全国多地启动85次救灾响应,其中6月主汛期以来启动73次,其不断完善的备灾体系,为社会力量迅速响应灾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党委、政府统筹指导以及爱心企业和公众的爱心帮扶下,连日来,壹基金为受灾害影响地区的群众和儿童提供援助,发放救灾温暖箱、食品、饮用水、棉被、消毒液、粮油包等物资,并协同当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一起行动,帮助他们缓解生活困境、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48天在77县市开展救援行动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入汛以来,我国旱涝并发、南涝北旱特征明显,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9%。
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
面对迅速变化的灾情,应急管理部建立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特别是针对保质期短、不耐储的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协调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筹集支持,形成救灾工作合力。
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协调下,自6月4日至7月21日,壹基金在广西、贵州、湖南、福建、安徽、山东、广东、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77个县市,开展暴雨洪涝、龙卷风、干旱等自然灾害救灾行动,联合130余家社会组织项目伙伴及志愿者,15家爱心企业、团体和个人,8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及其爱心商家与用户,携手支持各地灾区渡过难关。
其中,黄山市休宁县暴雨洪涝救灾行动中,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安徽省广善公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袁章玲到巧坑村发放救灾温暖箱。走进其中一户受灾村民家中,只见大门被泥石流冲坏,靠山坡一边的房间满是山上冲下来的杂物,卧室、厨房、卫生间都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水旱无常,灾害即便只发生在一个镇、一个村,对受灾家庭来说,失去的可能是他们的全部。”袁章玲说,灾难带来的不仅是财产损失,更多的是心理打击,“唯愿我们的帮助,能给阿姨带来一点温暖和慰藉”。
如何在灾害发生之后,迅速联动各方力量及时有效响应,为受灾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多年来,壹基金不断建立完善备灾体系,提升救灾响应速度和质量。
据介绍,壹基金以“掌握规律、提前备灾、联合行动、快速救援”为策略,助力建设属地化社会力量灾害应急机制。在重大灾害和中小型灾害中,壹基金通过与当地政府及社会力量合作,面向儿童及其他困难群体开展生命救援和生活救助;同时,努力提升社会救灾力量的专业化发展,推动社会组织有序、有效、有力机制化参与灾害治理
创新社企协同备灾体系
基于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的赈灾经验,壹基金在2014年4月20日发起“企业联合救灾平台”,发挥企业在救灾中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做好“有灾救灾,无灾备灾”。
多年来,壹基金与灾害管理领域有着共同愿景的企业伙伴合作,通过资金、物资、物流多重提前备灾保障,创新探索数字化备灾等新模式,不断提升救灾响应速度和质量。
在备灾资金和物资方面,壹基金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合作定制化的备灾物资,提前预备救灾温暖箱、夏季温暖包等,这些物资均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季节和灾害类型下的受灾群众需求。
今年,壹基金还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就数字救灾与备灾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截至目前已相继在广西、广东、四川等地开展救灾爱心券、灾后以工代赈以及数字备灾老人关怀项目。
在“提前备灾”策略的指导下,壹基金积极探索并联合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成为常态备灾新阵地。利用互联网的广泛影响力与高效传播力,将每一份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聚沙成塔,也将“有备无患”的理念传递给更多公众。
其中,借助阿里巴巴公益平台爱心商家以及电商行业的力量,共同发起备灾类公益宝贝项目,构建公益宝贝常态备灾机制;通过共建支付宝公益平台救灾响应机制,依托平台备灾专题持续助力,保障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快速行动响应;与腾讯公益、字节跳动公益、水滴公益等多个公益平台上线长期备灾项目,尤其注重通过短视频内容,与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紧密协作,在发生灾害时一起助力紧急救灾公益项目。
在救灾行动支持方面,壹基金联合北京滴滴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的“滴滴行者备灾专项”,成为支撑一线救灾行动的重要资金支柱。该专项不仅为救灾行动中的费用提供支持,也为灾情评估、需求调研及人员搜救转移等关键前期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作为对企业联合救灾模式的探索,“滴滴公益救援队”项目于当年10月启动,通过与壹基金以及属地化社会救援队深度合作,招募网约车从业者自愿报名,全程支持他们参与应急救灾培训、装备和救援行动,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创新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备灾响应效率与资源调配能力,壹基金联合可口可乐中国于2013年共同开启“净水24小时”应急饮用水救援机制。10多年来,“净水24小时”充分发挥了可口可乐中国系统遍布全国的装瓶厂网络、高效的物流体系、仓储优势,通过与当地政府以及壹基金等社会组织合作,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充足的应急饮用水。
此外,壹基金还与中粮集团、永辉超市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并实践流通领域备灾模式。在灾害多发易发季节,这些企业主动预留一定规模的物资库存,作为壹基金应对突发灾害的“救灾仓”,缩短了救援物资的筹备时间,保障灾害响应的灵活性与及时性。
在应急物流和仓储方面,壹基金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外运物流合作的“灾急送”项目,充分借助其专业的运输与仓储能力,构建了备灾物资储备与快速运输体系,保证灾害发生后救援物资能够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目前,壹基金以及联合救灾项目伙伴在全国有8个枢纽型外运物流合作备灾仓库和21个省伙伴备灾仓库。在灾害来临之前,壹基金依据国际人道主义赈灾标准及灾害中困难群体的需求提前采购备灾物资,储存于灾害易发频发地区。
“建立备灾仓库、有针对性地采购备灾物资,使得壹基金能够在救灾响应机制启动之后,第一时间起运应急物资,缩短救灾的响应时间,有效避免了紧急采购所带来的时间与资源消耗。”壹基金合作发展总监张銮明表示,2024年半年多时间,壹基金已迅速开展85次救灾行动,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灾前与爱心企业、基金会和平台建立的备灾响应合作。
据了解,企业联合救灾平台涵盖了仓储物流、日用品、饮用水、航空、建筑、金融平台、互联网平台等领域的企业,壹基金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爱心企业加入,通过建立常态备灾机制,不仅关注重大灾害响应,也持续支持中小型灾害的救灾行动。
带动地方救援力量 有效支持灾时社区应急
“提前备灾”不仅包括备灾物资资金、备灾仓库,还有救灾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无论是重大灾害还是中小型灾害,地方性的社会救灾力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所支持的各省级社会组织联合救灾模式,是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属地化社会组织参与本地救灾的行动机制和平台,是创新的伙伴关系和行动模式。
据介绍,在这个平台中,横向来讲,有不同业务领域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比如有救援队、志愿服务组织、儿童服务组织和支持性社会组织等;纵向来讲,从省到市县甚至是街镇村社,便于更多当地社会组织参与联合行动。
壹基金与各属地社会组织建立协同救灾预案和机制,常态开展能力建设和应急演练,并且持续支持社会组织伙伴的属地化救援救灾能力建设,包括政社协同能力,灾区需求评估、资源动员、志愿者动员和管理、物资救助和服务开展等方面的能力,以达到有序、有效、有力参与救灾工作的目标。
与此同时,壹基金建立了系统的灾害趋势分析机制,按季度、月度进行未来灾害发展的预判与评估。基于这些分析,壹基金提前与合作伙伴沟通,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实现救援资源的快速汇聚与高效利用。
在做好备灾救灾工作的同时,根据灾害治理规律和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壹基金在2012年通过支持在
壹基金助理秘书长魏明涛表示,安全家园项目通过资助社会组织深入基层,推动社区/村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为队伍配置应急装备和物资,推动村/居民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日常及灾时的应急志愿服务,协同社区开展风险排查、应急预案制订与完善、应急演练等风险治理活动,提升社区灾害应对能力。
记者获悉,今年6月至7月,河南、四川、湖北、陕西等多地超过60
聚沙成塔,有备无患。目前全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壹基金将协同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应对正在发生和有可能到来的灾害,为救助受灾害影响的同胞贡献力量。
编辑:张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