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民建
提升防汛抗旱专业技术支撑 优化社会专业应急救援力量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付振强)社会救援力量是“大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应急救援覆盖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补充。日前,以民建中央委员、民建中央妇委会副主任侯惠荣为组长的“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升应急能力建设”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和查阅大量资料后提出,应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特大洪涝灾害应对能力,优化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布局势在必行。
围绕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如何更好应对灾情的不确定性?调研组认为,在北京地区已建成的队伍中,抢险救援类有两支防汛队伍,但在相应的专业技术保障方面,缺少一支可进行气象、地质、卫星图像等灾害数据收集,对灾害各阶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同时具备水情水灾处理经验,能够为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的力量。
课题组成员、民建会员黎薇、陈涛,及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王可、于来广、南雨等在调研后建议,可在北京地区依托央企、市属企业,补充建设具有防汛抗旱专业优势,同时能够进行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环保处置等方面技术研究的应急救援队伍,打造“专业化救援队伍+智能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课题组认为,以智慧应急为支撑,可不断提升对极端天气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各阶段风险评估监测技术和实时监测能力,为现有救援力量提供及时的应急处置决策,加快整体应对灾害的响应速度,变被动受灾为主动救灾。发挥出水电行业央企、市属企业队伍优势,在流域层级系统治理各环节的应对处置技术能力,能进一步加强水文、气象、地灾监测预报预警,强化极端降雨部署应对,快速处置各类险情,持续提升防汛工作水平。
“进一步培育市级科学救灾、智慧救援的技术型应急救援力量意义重大。”侯惠荣说,进一步优化社会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布局,有助于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全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