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千年运河展新韵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天津

大运河武清段:一河碧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年07月25日 15:0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盛夏时节,京杭大运河天津武清段(下称“大运河武清段”)筐儿港水利枢纽以北,一望无际的盐碱水稻在微风中荡起层层绿波。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后来不仅成功种植了耐碱水稻,还改善了土壤盐渍化问题。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专程到武清参观考察耐碱水稻种植经验。

这一经验的成功取得,要归功于大运河武清段的治理。

微信图片_20240719154324

古老运河焕新颜

走进位于武清区杨村北运河畔的御碑亭,只见两座石碑一低一高先后排列,其中一座碑上“导流济运”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为康熙皇帝亲笔所题,寓意为疏导洪流、接济漕运。

“御碑亭见证了武清的繁荣发展,也成为了运河文化的标志,是武清保护传承发展运河文化的重心。”武清区政协委员、武清区实施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专项工作指挥部宣传文旅组副组长阎金瑛向记者介绍道。

御碑亭原在筐儿港,后因治理运河需要,再建御碑亭将两座御碑的复制品立于亭内。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便可到达筐儿港。

微信图片_20240719152914

“如今的筐儿港是大运河武清段水面最宽、水体最好、沿岸风景最美的点位。”顺着武清区文史专家李汉东指向的方位,记者向筐儿港望去,天空蔚蓝,水面如镜,让人心生宁静。

然而,历史上的筐儿港却并非像今天看到的这般“宁静”。

大运河武清段北起北京市通州区,至三岔河口与南运河汇合入海河,全长62.3公里,约占天津全市大运河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漕运河道。“由南方运送至京城的瓷器、茶叶、丝绸和由北方运送至南方的皮毛、奶制品、牛羊肉等物资,均经武清流转。‘潞水一河上达七省漕运,每值夏秋,粮艘估舶,昼夜往来,风帆上下,洵邑中之一巨观也’描述的就是当年的繁荣景象。”李汉东表示。

筐儿港虽是大运河武清段上的重要水利节点,但也是有名的险段。由于大运河武清段位于北运河中部,古时汛期,上游各条河流水势上涨,一起涌入运河河道,宣泄不及,曾多次在筐儿港决口,淹没村庄,影响漕运。“直至康熙年间修建减水坝,并开挖减河后,两岸才不再受洪水威胁,经济得到恢复。雍正、乾隆年间,又历经数次拓宽加固后,四海舟车,商贸往来,通畅无阻。”武清区政协委员、区文化馆副馆长沙福山介绍道。

如今的筐儿港繁华褪去,成为一座集拦洪、分洪、排沥、排污和蓄水灌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默默地守护着运河秀美安澜,造福周边百姓。

“不仅如此,大运河申遗十年来,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汉东从小就生活在筐儿港沿岸,经常在河里捉鱼捕虾,后因大量污水排入河中,水质一度恶化,就不敢下河了。“现在水清鱼跃的景象又回来了,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在李汉东看来,筐儿港的分水高州基址一直未变,是为数不多的、现存比较完整的北运河减河遗迹,对研究运河水利史具有重要价值。“这里还记述着武清人千百年间与洪水抗争的艰难历程,承载着不屈不挠的‘武清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高度契合。”

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

“大运河武清段共流经10个镇街、114个村,占全区村庄数量的18%,人口约18万人。”阎金瑛表示,千年运河的滋养造就了武清水清、岸绿、景美、民丰的独特魅力,深刻影响着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

离筐儿港不远处的山珍园里,在配备多功能立体栽培智能系统的大棚中,一朵朵黑木耳正在茁壮生长。“喷洒木耳的水来自大运河,净化之后就可以使用了。”武清区大碱厂镇党委副书记赵玉娟说,“这里的木耳可以现摘现吃,在专业检测中,农残和重金属均未检出,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并驾齐驱。”

“山珍园打开了传播大运河历史文化、中国千年农耕文化、山珍文化融合发展的大门,为带动区域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平台和载体。”赵玉娟进一步表示。

山珍园仅仅是武清众多农业产业示范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清区以河为“线”,串珠成链,着力打造“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构建“1+6+N”空间功能布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已成功打造了“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鹊登枝”水果番茄等多个“武清果蔬”武清区域公用品牌和昽森鲜桃、雍贝金果梨等26个“津农精品”品牌,成为当地兴村富民、助农增收的“金名片”。

微信图片_20240719152906

为更好地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23年2月,武清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专项工作指挥部,整体谋划了以通航为牵引、生态为底色、文化为内涵、产业为支撑在内的六大重点工程。

“2025年将完成木厂闸至大良蒙村橡胶坝、南蔡村橡胶坝至筐儿港枢纽旅游通航,全程共计26.6公里。”阎金瑛表示,通航将带动串联运河沿线农文旅节点,实现京津冀游船互联互通,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目前,已推出“运河田园沉浸游”“时尚都市休闲游”精品旅游路线,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沿岸拥有着河道、水工设施、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在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

“武清在兼顾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推介上下足了功夫:一方面由区博物馆组织实施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工程,同时通过了文物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力度;另一方面对于重要文物、标志性文物适时进行了复制,基本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平衡。”沙福山表示,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流动的经济命脉,更是一条文化纽带,要注重加强京津冀之间运河文化保护的联动,让运河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总监制:李木元 解艳华

监  制:宋宝刚 康亮 韩月

编  导:王星星 易欣

记  者:秦云 易欣 张原 

摄  像:许义甫

后  期:信鑫 余妍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