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名家访谈

安徽临泉杨杰医生:用医术点燃生命的“火树”

2024年07月26日 17:40  |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老爷子,今天好些了吗?还痛不?别紧张,让我看看恢复啥样了?”杨医生一边说一边揭开王老爷子屁股上的纱布,“没事,恢复得很好,不要坐得太久,侧着身子躺着更好。”杨杰一边说一边给王老爷子换药。

“我也感觉到比昨天好很多,这段时间辛苦您啊,您不用经常来,我老伴能够照顾了,感谢了。”家住临泉县艾亭镇的王老爷子努力地回过头,嘴角抽搐了两下,艰难地微笑着向杨杰致谢。

“他的病情确实很复杂,由于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已经从脓肿演化到高位复杂肛瘘了,正常情况,这样的手术30分钟,他这个手术做了90多分钟,从肛门,瘘管处取出6块变异组织,这次治疗比较彻底,没有特殊情况,以后不会再复发了。”杨杰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让记者看手术时的照片。

记者看着这些血淋淋的图片,浑身打了寒颤!每天与患者打交道,每次经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画面,这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杨杰又是如何练就高超医术和贴心的服务?期间经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逐渐了解到杨杰如何用医术点燃生命的“火树”。

杨杰1961年出生于临泉姜寨的农村,父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说起从医这条道路,是我上初中时得了慢性结肠炎,常年闹肚子,每天大便5—6次,到阜阳、合肥、北京等地就医效果不佳。那段时间我特别痛苦,从那时我就有了学医的念头,我要用我的医术来解决患者的病痛。”杨杰笑着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初中毕业后,杨杰考上宿县卫校,圆了自己的医学梦。1984年毕业回到老家开始自己的从医生涯。

微信图片_20240726173723

在那个年代,有个饭碗,并且还能治病救人,这是一个十分光荣的事业,对此,家人十分支持。“那段时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我一直向前辈们学习,不仅学习医术,还有医德,如果说我现在有一点成绩,其实就在那段时间积累和学习的。”杨杰一边说一边整理着自己的工作笔记。

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还前往中国最好的肛肠科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学习实操技术,“其实,现实中确实是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我不仅在向韦主任(韦俊武)学习,我也会向年轻的医生学习,每个医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困扰我们一辈子的难题对别的医生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他说道。

学习归学习,实践最重要,而决定实践效果不仅仅是医术,还有医德。良好的医德是医术发挥最大作用的基础性因素,“手术的时候,当您想到的是患者的痛苦,以及手术之后给病人带来的幸福,那么这台手术一定会尽善尽美。”杨杰停下手中的笔记,看着我说。

在杨杰的阐述中,医术其实就是技能,技能会随着实践数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提高。而医德则是责任心和患者在医生内心的分量,医德并不是在实践中提升,而是医生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和生命的敬仰。

“他这人呐,爱较真,一台手术会考虑很久,甚至会彻夜做方案和同事讨论,我都担心他深更半夜地打扰同事不好,好在他们也都理解,这说明华源医院的文化氛围很好,也是华源医院作为民营医院能够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所以我现在不仅适应了,而且也很享受他们这种文化氛围。”杨杰的爱人腼腆地说。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华源医院培养出许多像杨杰一样优秀的医生,他们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的幸福和健康为基点,在努力中寻找快乐,“在工作中,我最大快乐就是看到患者的微笑,健康和平安出院。”杨杰说。

2022年3月,一位家住临泉艾亭的女患者王某,患有结肠肿瘤,丈夫和孩子都在外地打工,手术后化疗期,她打吊针血管痛,吃不下饭,一人在这里化疗,杨杰医生在例行查房期间,多次发现她独自流泪,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杨杰不仅提高查房次数,而且还安排一名女医生对她重点关照,更为重要的是还给她介绍同样情况的患者相互认识,彼此开导,相互鼓励,在杨杰的关照下,她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三年来,每到五、六月份,王某总会自己坐车到医院给杨杰送来豆角、韭菜、大葱、花生等自家“土特产”。“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儿子结婚的时候,她居然来了,我问她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她说我在查房时给孩子打电话听说的,她一直记得这件事,可见她是多么的用心。这种回报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光荣、幸福和人心的善!”杨杰医生说到这,眼角泛起泪花。

杨杰的付出不仅感动了患者,也感动了医院的领导,医院肛肠科主任韦俊武说:“我们科室有十几位医护人员,正常情况下,住院人数30多位患者,高峰期达到60多人,这可能是其他医院不敢想的数字。我们在肛肠科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一方面是源于整个团队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杨医生在一线做了很好的支撑,我经常给他说,作为一名好医生,医术过硬是根本,服务是关键,这两个方面,他做得都不错。”

目前,杨杰医生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着一位优秀党员、优秀医生的标杆——医德的厚重与医术的高明。在华源医院这个大队伍中,他未必是最亮的一位,但他一定是努力奋进的。他一直而固而执,勤而勉,不求近效,铢积寸累的精神践行着自己医术与品格,为患者点燃生命的“(王法明)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