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2024“眼明心安”公益项目惠及藏区少年儿童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赵莹莹)近年来,尽管西藏自治区眼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软硬兼缺”的现状让当地患有眼疾的孩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一些眼病无法被及时识别和发现。
为了持续提升西藏眼科医生眼病诊疗能力,满足当地儿童及青少年基础眼健康需求,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北大医学眼科专家共同发起的“眼明心安·西藏儿童盲及低视力诊疗能力提升公益项目”(以下简称“眼明心安”项目)日前再度走进藏区,组织眼科医生分别在昌都市江达县和日喀则市亚东县开展儿童眼病筛查工作。
作为本年度儿童眼病筛查地区,两个县
筛查中项目团队发现,除不正确用眼导致的近视,自然条件和自身体质引发的眼表疾病是西藏比较高发的儿童眼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医生邓洵发现,当地很多孩子出现眼红眼痒症状时,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诊治。有些孩子直到病情持续发展,角膜出现病变影响视力才来就诊,“拖延让治疗变得复杂,视力也受到损伤”。
“江
鉴于此,“眼明心安”项目借两县儿童眼病筛查之机,对当地参与筛查的近20名县乡两级医生进行了儿童眼病基础诊疗及筛查技术培训,并在筛查中开展实践演练。在与筛查团队密切配合完成筛查工作的一周时间里,当地医生学会了儿童眼病筛查的技术和方法,掌握了从检测影像中判断和分析眼部疾病的技能,了解了各类眼科疾病的早期征兆。
亚东县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次仁措表示,亚东县仅有的一位眼科医生是从口腔科转过来的,只接受过3个月的眼科培训,眼病日常筛查组织不起来。感谢“眼明心安”项目组,在几天时间里为亚东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眼病筛查队伍。
据了解,基于实操的基础眼病知识和常规诊疗方法,是基层眼科医生所急需学习掌握的技能。此次筛查带教不仅培训了两县的筛查医生队伍,也为后续在林芝开办的儿童盲及低视力诊疗能力二期培训班课程,指明了培训内容和方向。
随即,11位知名眼科专家来到林芝,为来自西藏7个地市16个区县26家医院的5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带教。培训围绕儿童常见眼病,包括眼底疾病、角结膜疾病、斜弱视和遗传眼病、眼外伤、近视防控和各年龄段儿童眼健康管理等方面内容,并特别设置了半天的诊疗实践课程。
培训过程中,专家按专业方向分成七个模块,学员根据自己的眼病诊疗薄弱项目,找到相应专家跟随学习。将学员个性化需求与专家所长相匹配,更适合当地医务人员自动自发地补齐能力短板。来自那曲市索县嘎美乡护士仁青卓玛表示,培训对乡级医院很实用,掌握基础眼病检查技能将惠及600多名乡民。
此外,7位专家在培训班结束后,赴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爱心义诊和手术带教。两天时间里,为林芝本地及几百里外其他地区的眼疾患者300余人义诊,开展手术带教12台。林芝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军民表示,林芝的眼科医疗条件非常薄弱,只能开展简单的白内障手术,稍微复杂一些的眼病,居民们就需要到拉萨去看,义诊期间的门诊量达到了平日的三四倍。
为重见光明的84岁次央拉姆奶奶进行术后复查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教授鲍永珍不禁感叹:“‘眼明心安’项目定位在助力西藏眼科医生人才培养与诊疗能力提升,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藏人民的眼健康问题。”
“儿童眼病具有其特殊性,多数儿童致盲性眼病在3岁以内发病,而孩子们往往缺乏主诉,疾病不容易被及时发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教授梁建宏表示,这一问题在西藏表现得更为突出。“眼明心安”助力西藏构建完整的儿童眼病筛查诊疗体系,让生活这片高原上的人们都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项目组和每位专家以及当地眼科医生深深的期盼。
历时近两个月,“眼明心安”2024年度西藏儿童盲及低视力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在西藏自治区落下帷幕。该项目自2022年启动至今,持续开展宣教科普、医生培训以及筛查、义诊、手术带教等系列活动,提升西藏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西藏人民构建起一条“光明之路”。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