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自然资源部:我国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9万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09:40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8月1日电(记者 高志民)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有效落实海洋领域宏观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强化,企业经营情况总体较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对外贸易回升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延续较快发展态势。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国批准用海面积同比增长16.9%,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为推动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效有序配置,沿海地区积极探索海域管理新方式,浙江省台州市开展海域使用权网上交易,依托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完成首宗海域使用权出让;广西北海市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交海即交证”登记模式,实现成交后5个工作日内取得海域不动产权证书。在行业用海方面,为进一步优化养殖用海管理,广东省印发《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用海申请指引》,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优化养殖用海管理实施方案》。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稳定增长。海洋油气增产稳产形势良好,海上风电供应平稳有序。上半年,渤海油田“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恩平21-4油田开发项目相继投产,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10.5%,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6.4%。“蓝色粮仓”建设持续推进,优质海产品供给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投产,深远海养殖装备“经海七号”和三文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成功出鱼,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超5%。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稳步推进,助力完善多元供水体系。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第四条生产线调试成功,项目已具备日产12万吨海淡水的供水条件。

为了解上半年我国涉海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政策诉求,自然资源部专门面向部分涉海企业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和书面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主要受益于业务范围拓展、市场需求拉动和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上半年分别有54.5%、52.4%的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海洋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总体分别高2.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68.6%、70.4%的企业上半年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超八成海洋电力业企业实现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数量双增长。企业主要通过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等途径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但仍面临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及技术难题等挑战。

问卷调研结果还显示,超七成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超九成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数会增加或保持稳定,超八成企业对市场前景保持一般或乐观态度,发展预期向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近六成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税费减免、贷款利息减免、贷款延迟偿还等支持政策。

据介绍,我国沿海地区致力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机制,塑造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海洋产业生态。成立了浙江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广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产业联盟、青岛生物制造产业联盟、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海洋创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智化研究加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海洋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赋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海洋渔业领域,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发布,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在海洋油气领域,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安装完成,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中海油服“海上钻井平台关键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在海洋船舶领域,船舶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DMS 5.0正式上线,“象群”系列智能涂装机器人正式“上岗”;在海洋探测领域,北斗水上智能感知预警系统投用,数智化海上勘测试验平台“中南院520”交付,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问世。

在外需回暖、外贸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见效等一系列积极因素影响下,海运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海运贸易走势逐步向好。部分优势涉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有力支撑海洋对外贸易回升向好。受全球换船进入高峰期和船舶绿色低碳转型等因素影响,船舶产品出口大幅提升,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1.1%;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3%。

上半年,我国港口新增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完成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全流程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福州港江阴港区8号、9号泊位改造实现零排放、全电动码头,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天津港三个传统泊位实现自动化实船作业。上海、深圳、宁波舟山等沿海港口已具备液化天然气的加注能力,上海港洋山港区首次完成了国际集装箱绿色甲醇加注。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沿海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

编辑:王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