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发言摘登>部委回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持“抓产业必须抓人才”,与教育部等部门密切协同,一体谋划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一是坚持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成立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人才队伍建设要求。
二是促进产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围绕关键领域开展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为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培养质量等提供参考,支持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导推荐优质企业与高校协同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工信领域卓越工程师培育。开展数字技术领域“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发布《数字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规范》等标准,探索构建工信领域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体系。
四是指导部属高校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后备培养主阵地。坚持价值引领,把“两弹一星”精神、“哈军工”优良传统等红色基因以及工业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引导学生矢志报国。发挥紧贴企业优势,打造一批高水平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推动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坚持科教融合,支持学生参与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发展项目。大批毕业生成长为大飞机、载人航天、船舶工业等领域国之重器总师。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教育部等部门同向发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汇聚资源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供需对接,推动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好高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作用,全面支撑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支持高校参与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中试和应用试验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指导部属高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大项目驱动、大团队引领、大平台牵引”育人模式,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上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