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中国行
江苏常熟市以文化工作为抓手,助力城市发展——
文化中国行 | “流量”变“留量”“引力”变实力“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在明诗《过海虞》中,江苏省常熟市是一座山水入城的美丽福地,2023年以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的成绩,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琴川为弦歌礼乐之乡,有1700多年建城史;吴文化始祖仲雍、“南方夫子”言子、明代“东南文宗”钱谦益、清代“两朝帝师”翁同龢各类人才不胜枚举;更有虞山琴派、画派、印派、诗派,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领得风骚。
在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优势作用下,常熟市持续深挖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常熟文化”标识。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这句话,对常熟人而言,是耳熟能详,更是身体力行。中国藏书史积淀深厚,如果按照地域划分,其中必有属于常熟的一个章节。古里镇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于2023年11月完成展陈更新,展现了瞿家一家五代“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的历程。
“古里镇以铁琴铜剑楼为原点,串联锦龙国乐传习馆、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常熟监察印象馆等特色载体,创成全国首个以知识旅游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书香古里’阅读节、知识丰收节,点亮‘夜经济’,开展国潮夜市、虞歌畅晚等活动,打造出苏州市首个夜间经济发展乡镇样板,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开创文化消费新模式。”常熟市政协委员、古里镇党委副书记赵红芳介绍。
在钱柳纪念馆品读虞山诗派代表人物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动人故事,在虞山派古琴艺术馆倾听美妙古音,在昭明太子读书台闻见历史的书香,在白茆山歌馆聆听嘹亮悠远的山歌……常熟依托钱柳纪念馆、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读书台、白茆山歌馆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寓教于乐:文化研学之旅”“文脉千年:历史研学之旅”两条研学旅游线路,结合虞山派文化元素,常态化开展古琴、书画、拓印、篆刻、赭石、花边、翻簧竹刻、绿茶制作等研学活动;按照时序,推出成人礼、开笔礼、启智礼等整套寓教于乐的江南礼学产品,让人们不仅欣赏到风景,更能沉浸式体验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惬意生活。
常熟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博览中心副主任陈颖在文化领域深耕多年,对此深有感触:“‘活态’传承是优秀文化最好的归宿。这些儒家传统文化礼仪体验项目让每个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能近距离接触文化脉搏的跳动,让这些文化历久弥新、浸润心灵。”
从老城一路来到虞山,俯瞰常熟“青山入廓,山湖同城”,千年岁月沉淀出的琴韵书香让这个城市不仅完整保留了江南气质,也萌生了许多创新与活力。古城南泾堂、西泾岸、琴川河、南门坛上等一批文化街区建成,环虞山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在古城聚集,创新创业;山前坊、蓝·原葺森林、山湾里以及艾克数字等文化产业载体,充分演绎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共生;依托“三湖”资源,皮划艇、桨板、龙舟、钓鱼等水上项目推陈出新,成为水上运动产业爆发点,在赛事与旅游、招商、会展、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中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形象内涵,为吸引优质项目、高端人才提供助力。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表示,要站在凸显城市魅力、助力引才留才、服务城市发展的高度做好文化工作,实现“流量”变“留量”。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40年间,常熟在文化的浸润中潜移默化,凝练出了独特的“向心力”,为创新发展积聚动力。
4月18日,首届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江苏亨睿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被授予“苏州市低空经济领航企业”及“苏州市低空经济创新示范机构”称号。
亨睿航空和常熟的缘分还要从2015年说起。彼时,该公司董事长顾勇涛考察时手机不慎落入水中,数名工作人员热心打捞未果,一位大爷毫不犹豫下水搜寻,找到了手机。顾勇涛立刻表示要酬谢,大爷却连声拒绝。他来常熟前已考察了国内十多个开发区,而这次偶然事件成为他选择常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座城市,依靠文明展现出来的吸引力必然最为强大,也必然最为持久。这一向心力吸引着无数像顾勇涛这样的创业者在常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