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要闻
王东: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提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制度保障
7月30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蔡昉作辅导报告。市政协常委们在分组讨论基础上,从深化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等方面交流学习感悟、提出建设性意见。8月5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10位市政协常委的大会发言,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提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制度保障
王 东
北京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时间节点,确定了15个方面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决定》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重要路径,再一次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通过学习和思考,结合自身本职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时所强调,为落实中共二十大确立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既支撑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双碳战略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重约束下,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找到协同推进的路径。
三、 生态文明体制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但对标新时期的新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基础尚不稳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体系存在短板,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
基于北京市基本水情和水生态环境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深入推进“三水”统筹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相互支撑、相互影响,需要统筹推进,加快形成“三水统筹”的系统治理格局。水资源方面,坚持节水优先,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制度,加大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恢复有水河长及有水时长。水生态方面,合理确定不同水体的生态功能,明确生态流量、栖息地保护、生物群落保护恢复等任务要求。水环境方面,以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为抓手,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二要抓紧开展水生态环境“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科学研判全市、五大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精准识别北京水生态环境的突出短板,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强化系统思维,从流域整体性出发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突出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官厅水库水质达标、密云水库生态安全、副中心水系水质提升、主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及水生态保护修复等问题。
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共赢。以北京市大数据平台的底层数据为基础,拓展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场景,强化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迅即发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信息途径和应对手段,使北京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促进跨部门、跨区域常态化协商制度的建立。
四要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北京样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科技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效路径,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多介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编辑:闫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