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共护一江碧水荡清波——

绿色潇湘水源地保护如何“炼”成?

2024年08月15日 14:54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8月15日电(记者 赵莹莹) “咯里(那里)不是让你练跨栏的咧”“莫搞邋遢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南湖水厂附近的水源地,借助具有方言风格、动漫画风的创意环保宣传牌,“希望市民和游客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助力水源地保护”。

据悉,此次活动是绿色潇湘安全水源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2017年启动,聚焦水源地“信息公开不足、管理不善、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希望实现“人人享有好水源”的愿景。

项目实施过程中,绿色潇湘频繁与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动员公众和媒体参与行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参与的协商治理模式。截至2020年底,安全水源计划资助近90万元,支持107个在地公益组织和大学生社团,推动了661项环境问题得到改善。

随着安全水源计划深入实施,绿色潇湘将调研方法提炼为标准化的专业评估体系,发布《2022年长江经济带1193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评估报告》。其中,湖南省从2021年超标8处削减为0处。这一数据背后,是绿色潇湘及其志愿者团队持续多年努力的动人故事。

1723704530612

探索公众参与有效路径

除了专业调查以及与政府协同,这些年来,绿色潇湘在公众参与端持续发力。其中,“上游一公里”动员公众关注身边水源地并参与保护行动。此外,该组织向合作伙伴提供工具包,协助他们培训志愿者,在本地开展“上游一公里”活动。

2015年,时任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给参加“上游一公里”的孩子们回信:“感谢同学们和志愿者对湘江母亲河的关心爱护,请市环保局、水务、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强化湘江保护和治理措施,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自觉保护湘江,共创碧水蓝天”。

2017年7月,多个孩子参加完“上游一公里”活动后,再次给时任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写信,希望加强对湘江的保护。不久后,陈文浩在回信中与孩子们共勉,“共同当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示范者、宣传者、监督者”。

短短数年间,“上游一公里”在全国数十个城市落地,吸引数千组家庭参与,倡导并推动当地政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2017年,绿色潇湘招募大学生团队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做水源地调查,这些志愿者被称为“护源使者”。

“每一处河流都需要保护,从我所学开始、从自身开始,为河流保护作出小小贡献。”周晓阳是湖南大学“护源使者”团队队长,她和同学们在探访长沙市星沙镇捞刀河水源地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了不少问题。与河长沟通后,问题被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最终查封了水源地的一个排污口。

2016年下半年到2019年,绿色潇湘在水源地调研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专业方法。团队希望将这一方法标准化,可以助力污染预防工作,也有利于环保机构伙伴、志愿者和公众参与。

2020年,回应志愿者专业参与水源地保护的需求,绿色潇湘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水源地调查标准“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WSIC)”,上线国内首款公众参与水源地评估的“水源点评”小程序,赋能长江流域6个省份20家公益组织专业参与水源地保护工作。

近年来,绿色潇湘对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持续优化迭代,目前已更新迭代至3.0版。志愿者可以据此协同不同力量参与专业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

加强政社协同 

2020年,绿色潇湘以“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为评估工具,评估全省信息公开内容后进行排名。彼时,该组织将有限资源集中到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地(下文简称“长株潭”)。

此后的评估工作中,绿色潇湘与长株潭相关部门一起举办发布会,参与会议的不仅有环保局,还有水利局、检察院、河长办等部门的人员和专家学者,基于评估结果共同讨论交流。

例如,有的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垂钓、游泳现象,大家认为,不能把责任都压在政府头上,公众意识也有待提升。也有人建议,保护区的巡护可以交给志愿者来做,对公众进行劝导。由此,从2022年开始,绿色湘组织和动员志愿者日常巡护,减少保护区内违规违法问题。

1723704542561

“这两年来,我们在研讨会上发布清单,各个部门负责人、专家、律师、志愿者代表给出意见、充分沟通,不少人也会为我们的评估体系提建议。”绿色潇湘秘书长廖思难说,报告和相关建议会以“正式函件”的形式将递送政府有关部门,契合政府沟通机制,同时为县级政府完善水源地信息共享机制提供参照。

与此同时,本地志愿者团队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作频密。例如,株洲市的志愿者团队专业度较高,他们会“一对一”地与县环保局、水利局、检察院等部门沟通,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长沙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评估水源地和巡护工作应该交给像绿色潇湘这样的社会组织来做。不但效率高、花钱少,而且结果真实,给出的建议也很实在并客观。

基于“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首份针对长江经济带1193处水源地的调研评估报告于去年底发布,从水质信息公开、水量信息公开、管理信息公开、水质达标、水量满足5个维度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整体评估。这标志着安全水源计划开始从湖南走向长江流域,取得了区域性成果。

走出湖南,下沉乡村 

据了解,这份《2022年长江经济带1193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评估报告》由绿色潇湘联合其余8家环保公益组织共同发布,这些机构分别来自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江西、贵州、云南、江苏。

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浙江、上海、重庆、贵州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或以上标准。其中浙江省2020年至2022年79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超标水源地数量为16处,较2021年有所降低。湖南省从2021年超标8处减少为0处。项目团队还提交了88份改善建议报告,获得50余份回函,多地政府已采纳部分建议或已整改问题。

湖南水源地水质改善的结果,令绿色潇湘团队十分欣慰。这些,都是大家多年努力、政社协同结出的果实。一线志愿者网络完善、多方参与的组织动员、多政府部门联动,助力协商式治理模式日趋成熟。

1723704554426

乡镇和村一级水源地保护,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乡镇级别的水源保护区划定较慢,但是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偏小,湖南省约有1000个。

安全水源计划走出湖南的同时,也在下沉乡村。 绿色潇湘采取选点做深的策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源友好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经过多次研讨,安全水源计划开启“守护梅田水库”乡村水源地保护试点项目,选择浏阳市的梅田水库及流域作为试点地区。

自2004年起,梅田水库作为浏阳市古港水厂的水源地向古港镇供水,目前供应两万余人。通过梳理水源地风险源,绿色潇湘发现该项目面临旅游开发、垂钓、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挑战。

为此,绿色潇湘联动当地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个体经营户、村民、游客等,协商解决保护问题。例如,制定养殖退出相关生态补偿方案、无痕露营、垃圾减量管理、人工湿地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等策略。

“水源地保护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为未来的乡镇和村级水源地保护提供参考。”廖思难说,今后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联动,期望在政策倡导、科普教育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业务协同。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