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
中国持续稳步推进“山水工程”人民政协网8月16日电(记者 高志民)全国生态日期间,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统筹部署、多措并举,集成整合相关资金和政策,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以高水平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
山水工程在超大城市生态治理中具有显著示范意义。入选“十四五”第三批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范围的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与灾后恢复重建、韧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历史罕见极端降雨灾害,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实施本底条件发生了严重破坏和改变。自然资源部等部门遵循适应性管理理念,指导北京市结合灾后生态本底变化情况和突出生态问题,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科学调整。北京市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
在河北白洋淀,保定市白洋淀上游山水工程与“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雄安新区山水工程有效衔接,
在青海、山西、宁夏,新一批山水工程正在成为黄河流域以高水平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湟水流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青海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工程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发挥湟水流域生态最大潜力,为青藏高原生态修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按照规划,到2025年,该工程将减少湟水流域2.64%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0.39%林草植被覆盖度,完成15.77万公顷的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在丰富湟水流域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是“三区四带”重点生态
秦岭脚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重塑。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的祖脉。2014年5月以来,
目前,秦岭北麓已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88万公顷,修复河道542公里。植被覆盖度显著上升,近三年平均植被固碳量达620万吨,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秦岭陕西段超过99%的区域,被评为生态状况“优”“优良”等级。
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位于“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对保障黄河中上游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心,着力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上游以及乌梁素海流域水生态安全,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节约用水、维护水资源平衡。工程的实施,有效切断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侵入黄沙的通道,对保护黄河和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山为骨架,水为血脉。贵州遵循大山大河分布的自然规律,围绕修复高原生态屏障、保障流域生态廊道、提升城镇生态品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点任务实施山水工程。目前,贵州已全面完成乌
海菜花归来。以苍山为屏障、洱海为核心形成的洱海流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洱海流域正处于持续打赢水质攻坚战、守好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关键阶段。云南通过实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全面转向“全域之治、系统之治”。在洱海湖区推动“岸上”与“水里”协同共治,多措并举维护洱海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洱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水美鱼丰。
打造“百鸟之巢、巢湖之肾、洪水之库”,是安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的目标。巢湖位于“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的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环巢湖生态保护带”中的肥东县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退渔还湖、退塘还湿,利用污染底泥分类分级处理、生态渗滤岛、基于生物多样性的食物网构建、行蓄洪约束下的湿地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重构湿地生境,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蓄洪调节等综合功能充分发挥。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负责人表示,以山水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抓手,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已实现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治理转变,由工程措施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财政向多元化投入转变的四个转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变
“中国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正如联合国在评选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时的赞誉,一个个分布在我国“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的山水工程,正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音符。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