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资讯
山海距离远 携手人更亲
“我来自台北,已经在祖国大陆工作过十几年。先是在厦门,三个月前受公司派遣来到彭阳。当地百姓非常淳朴,很快接纳了我。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不少是当地的农民!”8月10日,站在彭阳宽阔而现代化的街道边谈起自己对彭阳的印象,台胞易承甫满面的笑容。除了口音中还略有“闽台腔”,朴实的话语、黝黑的面容使得他俨然就是“西北大汉”。
“彭阳很多令我意外的地方。到了这里我才知道这里漫山遍野的绿树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各族群众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之前听说这里原本是贫困山区,但来了后看到很是有活力、现代化。荣幸的是,我也能在这里贡献所学,为彭阳的蔬菜产业助力,惠及当地百姓。”易承甫说。
“我的家乡在贵州,我是布依族。来到彭阳虽然只有十多天,我已经和这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同日,在白阳镇茹河街社区的“七彩假期”班,被当地一群小朋友热热闹闹围着的厦门大学研究生志愿者王雯璐爽朗地笑着,向记者分享着她别有意义的支教生活。
“当孩子们对我说‘谢谢老师不远千里来教我们’,那一刻,我觉得付出所有的努力都非常有意义。”王雯璐说。
易承甫和王雯璐不远千里来工作的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这里曾极度干旱缺水,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宁夏有名的贫困县。10年前的2014年,综合贫困发生率尚处在28.8%。正是无数个像易承甫和王雯璐一样的建设者从远方来,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起,依靠一双双手,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又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如今,县城里高楼林立、经济活跃,具有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称号;乡村更是处处和美、其乐融融,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等荣誉尽收囊中。包括占比达31.72%的23个少数民族居民在内的所有居民实现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彭阳县当前的标志性符号。
闽宁协作挂职干部、彭阳县委副书记文杰激情地介绍着挂职以来的感受:“我们厦门来挂职的干部都感慨,走在彭阳的街道上,感觉这里的发达程度跟厦门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今,建设者们还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抓手,希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更多成果,让彭阳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比如我们彭阳县闽宁协作工作组不断探寻新的山海协作升级之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山海情’品牌就是其中之一。”随手翻开自己的手机,文杰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上个月那场跨越山海的红领巾小记者交流活动——来自厦门的21名“小海豚”,与彭阳县21名“小红梅杏”携手,在行走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上月底,我们又组织18名彭阳县青少年与厦门市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子女及优秀学生代表一起在厦门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参观。经过两年的创新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山海情’品牌已经深入彭阳、厦门两地青少年心中。”
茹河街社区是彭阳县“十三五”劳务移民最大安置点,厦门泉祥包袋制品有限公司建在社区的“帮扶车间”中,一群阿姨、大妈正在缝纫机上忙碌着。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天德介绍,这里每年稳定吸纳100余人就近就业,家门口的就业让阿姨大妈们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厂子里好得很,在家门口来坐着干点活,每个月就能收入1600元,打发了时间,还补贴了家用。”61岁的扈芳兰笑意盈盈地向记者分享,紧接着又询问记者“从哪里来”,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她笑了,“好着呢,很多人从各地来我们这里,都好着呢。”
这不由得让记者想到台胞易承甫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都是中华儿女,流着相同的血脉,只是出生地不一样而已。我很幸福,呼应了闽宁合作的山海情,也在彭阳感受到我国古人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生境界。当然,更幸福的是,我们为当地百姓做了贡献,最保守的估计,能使当地西红柿增加30%的产量。未来,我或许会在彭阳扎根生活下去。”
记者也看到,在网络上一则报道王雯璐给孩子们授课的视频下,有网友留言,夸赞王雯璐“快成彭阳娃了”。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建设者,只要在彭阳,大家自觉成为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文杰更是感慨,虽然到彭阳挂职仅一年,但已经感受到闽宁合作28年来的“惯性”,“无论是立竿见影的,还是细水长流的,我们始终在努力。”
编辑: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