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资讯
在乡野中溯源 在共建中共融
——2024年“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在三明举办
引进一批台湾特色农业成果,培育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探索一批人才交流机制,打造一批乡建乡创样板,成立“第一家园台青乡建乡创联盟”……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福建三明打造了一批乡建乡创样板,持续为深化两岸交流和融合发展探新路、添动能。
在乡野中溯源、在共建中共融。近日,由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民革福建省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年“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在三明如期开幕。活动以“同心、融合、共筑”为主题,邀请两岸青年、乡建乡创团队,发挥各自专长,为两岸乡村振兴和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动通过引进台湾“见学馆”团队,于前期实地调研了沙县区南阳乡9个村,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以“福”文化为切入点,对蜂蜜、茶油、大米、花生等物产包装进行系列设计并赋予美好寓意,打造“罗岩山”地方公共品牌,呈现了罗岩山的美丽环境、优质特产和丰富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将足迹印在福建的乡野,台湾青年郑麒俊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将村民的需求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从而做出适合的设计方案。这项工作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特色。”他说。
“我们用两个月为村民画一份蓝图,再用两年陪伴村民将蓝图逐步实现。”由蔡幸爵担任运营长的三明市跨界自造团队,由来自两岸乡建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18个月里,蔡幸爵和团队伙伴们驻扎在村里,从设计到监工开展“陪护式”服务,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福建与台湾同根同源、文化相亲、习俗相近,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希望,闽台两地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强化政策沟通、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发挥青年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表示,希望两岸团队在“双向陪护”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历史,体味同文同种,感受乡音乡情,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和“人的融合”。
本次研修营举行了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研习基地、工作站揭牌仪式;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福建省逸仙教育基金会共向沙县区南阳乡捐赠20万元;民革福建省委会与民革上海市委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台湾“弯弯下乡”团队与大田县梅山镇签订乡建乡创合作协议。研修营还安排了罗岩福文化节、乡建乡创主题沙龙分享会等活动。(记者 王惠兵)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