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涉疆涉藏
第四届藏学珠峰论坛在成都开幕
8月21日,第四届藏学珠峰论坛在成都开幕。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四川省委常委、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西藏
陈宗荣指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藏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解读全会精神。要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广泛宣传解读全会精神、在国际藏学界宣传全会精神,加强对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秘书处郭鹏指出,论坛主题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体现了藏学界胸怀“国之大者”、紧扣时代脉搏、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担当精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要加强牵头协调全国藏学研究工作,按照本次论坛共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藏学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就,为党的涉藏工作大局发挥好智库作用,为助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开幕式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李德成主持主旨发言环节,8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和藏学发展开展交流研讨,相关专家予以评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指出,如何在西藏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藏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社会经济层面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重要问题和现实挑战,需要认真梳理、分析、研判。她建议,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科技赋能效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万果表示,中外涉藏研究在地缘因素、资料素材、管理体制、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科化发展路径的不同是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进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藏学研究成果提升了中国在涉藏议题上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文化感召力、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给予了讲述中国西藏故事的素材和底气。中国藏学仍面临学科尚缺乏长周期的发展历程、古籍文献资料收藏尚且薄弱、一些学者的关注角度和研究深度聚焦程度不够等显著挑战,这也正是中国藏学研究在未来仍可进一步突破的方面和主要提升空间。
西藏藏医药大学校长、教授米玛在发言中回顾了西藏藏医药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并以西藏藏医药大学为例讲述了藏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他指出,西藏藏医药大学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探索出了符合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突出藏医药高等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了8000余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大大推动了我国藏医药事业长足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
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次旦扎西以“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的现实路径”为题发言。他指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西藏的实现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外延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必须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路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通过对明代设立在黄河上游的“贵德十屯”区域民族文化交流历史的考察,揭示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也是多元一体结构的微观缩影。当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青藏高原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兰州大学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院教授毛生武就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内容、核心人文精神要素等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索。他指出,青藏高原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人文精神要素,总体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明洪指出,西藏现代化基于自身的特殊区情,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西藏特点”。“中国特色”是体现西藏现代化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一级巡视员程越在发言中分享了对新时代新征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的理解。他表示,
主旨发言后,论坛安排了两场讨论会。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藏学在当代的继承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个角度,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学术研究成果,激荡思想、凝聚共识,共同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藏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本次论坛还将安排参会人员参观调研川藏公路博物馆并实地考察成都市吉福社区。
藏学珠峰论坛是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国家级藏学学术研讨会。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论坛参与面逐年扩大、认可度不断提升,推出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强的创新成果,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已成为藏学界切磋学术、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