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四期

问道昆嵛·山水圈2024水墨文献展

2024年08月22日 17:43  |  作者:张纯彦  |  来源:《画界》2024年7月第4期 分享到: 

编者按:昆嵛山横亘于山东烟台与威海之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由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研山会(日照研山会文化艺术中心)、烟台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问道昆嵛—山水圈2024水墨文献展”7月3日至28日在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举办。该展览内容既包含了老中青三代92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也包含了山水圈梳理与编纂的文献成果。本刊选登部分参展作品以飨读者,并刊登张纯彦、刘祥莲的解读文章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次展览。

未标题-1

天地大美不言 大美为真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系列之一(国画)69×273cm 2019年 /卢禹舜

山水画始于隋唐,盛于宋元,承于明清。其间,巨擘辈出,名作灿灿,其画理画论更是体系完备、论述丰厚。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言“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

道,而仁者乐。”首次提出将山水画作为体悟“道”的超验载体。清代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中言“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画论意在引领创作先立论“乾坤之理”,而后体察“山川之质”,创作与神思交汇,呈现大美之象、天地之道。

画界2024年4期-57

林溪山馆图(国画)69×136cm 2014年 /姚鸣京

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以山水探源问道。儒家以山水比附道德,道家视山水为逍遥载体,佛家以山水明心见性。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则表现为“外儒内道”的特点,人生在世,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入朝堂为百姓做事,不枉平生所学。然人生多有不顺,宦海沉浮、四处漂泊,心无所寄。而天地有情,可慰人心,天地有道,可扶其志。寄情山水,以画之小技,问自然之道。所以,山水画承载的从来都不止是图画、笔墨或情志等的单一表达,它更多地集中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烟波浩渺的思想深沉和哲学维度。

画界2024年4期-55

香山红遍(国画)240×200cm 2021年 /崔晓东

老子在《道德经》提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在传统文化中真正的“道”,博大精深、空灵隽永、虚怀若谷,左右上下无所不到。山水之“道”则体现在山水画以有形之态传递无限之象,无论笔法、墨法,乃至布局、神韵,皆为“道”之辅佐。大美昆嵛,海上仙山、道家福地,古有全真七子修仙问道于此,今邀百位山水名家问道昆嵛,旨在构建新山水之语境,于诗情画意间呈现万里江山。以山水之形,尽写“象外之意”,终达“意外之境”,借山水之态,问源探道、穷究至理。

[作者系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馆长、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未标题-1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