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云南法院博物馆:挖掘地方法治特色 提高公众法治意识
人民政协网昆明8月24日电 (记者 鲁雅静)8月22日上午,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走进云南法院博物馆。
从庄蹻入滇到秦开五尺道,从古代云南司法制度逐步完善到近代云南政法学堂创办……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采访团沿着云南法治建设的历史脉络,逐一参观展厅,近距离了解云南法治特点和云南法治历史。
据了解,“法”的古体字是“灋”;秦朝在今滇东北一带设置官守,治理云南;汉武帝对云南采取笼络怀柔的“羁縻而治”政策,将降服的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封为王、侯、邑长等,令其“复长其民”;诸葛亮在法的基础上采取“和彝”政策,重用地方势力,依靠大姓治滇;此后历朝历代,中央王朝多通过土官、土司制度,“以其故俗”治理云南。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法院司法审判工作经历了艰难创业、迅速发展、曲折前行、彻底砸烂、恢复重建、逐步完善、蓬勃发展的历程。到2019年,全省法院队伍人数已经达到1.5万余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辖17个中级人民法院和131个基层人民法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审理了湄公河大案、“3·01”暴恐案等深具影响力的案件,涌现出了“时代楷模”鲍卫忠等先进典型。
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云南法院博物馆结合云南发展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节点,深入挖掘具有云南地方法治特点和民族法治特色的代表性实物文献资料,已经成为展示云南司法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法治教育和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通过参观云南法院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云南法院在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法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博物馆通过展示云南法院的历史沿革、重要案件、法官事迹等,让参观者对云南法院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唐时华表示。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