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委员说
张兴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三次提及新质生产力。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我国工业领域,令人过目不忘的实践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业界普遍认为,一国的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所处的地位,往往也是衡量该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3000万辆。更为令人振奋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着中国新能源车企突破性、跃升式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三电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核心科技方面,已经形成了核心能力,正朝着依靠高端技术和智力资源的新模式转变,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孪生技术等突破性技术,也为中国车企在全球先进制造竞争中领先,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始终将用户安全视为“最大的豪华”:不仅保留了传统汽车的被动安全,更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智能主动安全,这种主动安全包括动力安全、隐私安全、网络安全、健康安全、数据安全等要素。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则需要积极应对。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很“卷”,技术博弈、市场竞争激烈。环顾国内,我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整体呈现散而多、小而弱、盈利能力差的格局,集成化程度不高,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多重挑战。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围绕中国零部件行业进行深入调研,识别出有潜力成为行业龙头的供应链企业,并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为这些潜在的龙头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支持,以及研发和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同时,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供应链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供应链企业进行整合、兼并和重组,从而进一步壮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小的供应链企业可以作为二、三级供应商),最终形成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汽车人才辈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专业技术及应用人才更是加速涌现,支撑了中国汽车产业连续多年的蓬勃发展。而与传统汽车充沛的人才储备相比,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却非常匮乏,涉及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维保等的智能化、电动化全链条人才都很紧缺。
为此建议,以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并对这类学科的设置、师资配备、学生就读及就业提供补贴。同时,建议强化人才职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国家电动化、智能化职业鉴定工种,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当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后,通过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引导构建多重发展路径,畅通电动化和智能化人才、技术工人的成长通道。可以由车企结合用户需求,提出教学建议并输出人才需求,根据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等配合教材教案编撰,配合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同步开展“订单式”精准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将教、学、实作各环节打通,从而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的人才队伍培育体系,为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