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加强宗教界“双通”人才培养力度
——河南省政协助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为推进宗教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精通宗教经典教义、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近日,河南省政协组织召开“加强宗教界‘双通’人才培养”专家协商会,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发挥宗教界主体作用、制定完善培养规划、优化人才层次和结构等方面交流研讨。
宗教界“双通”人才是宗教健康传承的关键,更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力量。前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戴柏华带队到青海省和省内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等处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建议,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
“前不久,河南省第一期佛教界‘双通’人才研修班在汝南县南海禅寺举办,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佛教经典教义、教规戒律等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促进全面从严治教,培养新时代合格佛教‘双通’人才。”河南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介绍。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万里说,针对大部分教职人员只接受过经堂教育,而缺少公共课教育的现状,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将适时开办两年制在职阿訇大专班,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宗教政策法规等课程,切实加强“双通”人才培养。
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张红林认为,要充分利用省社会主义学院这一培训平台,把宗教界人士组织起来集中轮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加强宗教界人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事政治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以弥补宗教院校在“双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河南省人大代表、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杰看来,既要注重培养一批精通经典教义、精通中华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又要注重培养规模适当、梯次合理的道教教职人员队伍,充分发挥道教界人士在引导信教群众、推动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的积极作用,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戴柏华提出,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加大宗教界“双通”人才培养力度,引导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