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石榴火红映之江

——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侧记

2024年09月12日 10:10  |  作者:本报记者 刘圆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60截图20240912100619301

畲族村民在采摘惠明茶 (景宁县鹤溪街道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

9月3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正式启动。为期3天时间,记者跟随活动采访团先后走进衢州市、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一路上,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交往交流交融 在社区也在校园

9月3日,衢州樟潭街道府前社区,第二届邻里市集正在这里举行。市集上有特色小吃摊位、也有特色文创摆件,而这些都出自社区居民之手。

“我们去年组织了第一届,分季度开展不同活动,效果非常好。”府前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珊珊说,通过举办邻里节、“友邻友趣”游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进了邻里情谊,也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我们社区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多,民族构成也很多元。”郭珊珊说,为了破解群众需求多元、社区资源匮乏、自治动力不足、社会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匹配等问题,社区以多元合伙为载体,引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今年42岁的仡佬族理发店老板董伟就是社区的能人类“合伙人”,他每个月抽出固定时间,为社区里3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老人们有的赞董师傅手艺好,有的夸他有耐心,每到服务时间,便民理发店都排起长队。“社区干部带领我们把家园建设得这么好,我也想为建设和美的大家庭出一份力。”董伟说。

“目前,社区已招募资源类、商企类、能人类、公益类4类合伙人共计23名,打造了健身驿站、医养联盟、共富创业等6大全龄段服务板块。”郭珊珊说,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正成为促进各民族居民和睦团结的重要抓手。

走出社区,步入学校,依然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是“浙江——阿克苏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对口支持学校之一。

9月3日,2024级80余名来自新疆多个民族的学生报到后,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举行了开学第一课。随后是十几个社团的火热招募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各族学生也很快交融在这个新的“大家庭”。

“目前,我校共有新疆学生240人,主要分布在交通服务、信息技术、机电数控3个学部、10个专业、32个班级中。”新疆部老师毛峻芳告诉记者,学校采用“三同三融”教学模式,即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同学、同吃、同住,融学、融行、融情。“融合教育不仅使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提高很快,对他们个人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如今,不同民族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学校也真正成为各民族青少年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学习幼儿保育专业的马莉娅是来自新疆东乡族的高三学生,她告诉记者,刚来时对当地气候有些不适应,但很快也就习惯了。“没想到学校的环境这么好,老师和同学对我们也很关照。毛老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毛毛妈’,她知道我们喜欢吃面食,周末就在学校食堂为我们做拉条子。”马莉娅说,她的表姐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现在已经考上了大学。她希望自己也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成为像“毛毛妈”一样的好老师。

共同富裕之路 一个都不能少

“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向景宁建县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40载栉风沐雨,从脱贫攻坚到实现小康再到探路共同富裕,景宁县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跟党走踏实干,迎来了景美人宁的美丽嬗变。

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循迹溯源”双后岗现场教学基地,这也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村级调研的第一站。教学基地由进村调研第一站党建展示馆、领袖足迹打卡、石榴红公园、畲文化体验区等部分组成,集学习、体验、观光于一体,系统展示了双后岗村20年的发展巨变。

景宁县政协委员、鹤溪街道党政办副主任雷建鸿告诉记者,双后岗村的变化是景宁变迁的一扇窗。在景宁,海拔600米曾是当地一条特殊的分界线:海拔超过600米的村庄占比高,百姓脱贫致富困难多。如今,已有120款优质高山农产品贴上了创新打造的“景宁600”区域品牌。“以鹤溪街道发展惠明茶为例,为担当茶产业主产区之责,鹤溪街道坚持以超亿元重大茶旅项目带动,做好茶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惠明茶跃升式大发展。目前,鹤溪惠明茶年产值占全县的37%。”雷建鸿说。

近年来,浙江还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景宁结对“朋友圈”从宁波鄞州区扩展到台州温岭市、嘉兴海盐县、绍兴上虞区、宁波宁海县四地。2023年,仅景宁与这四地共建的12个“飞柜”,年销售农产品就超过5000万元,带动2.4万余名农民增收。

在“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指引下,40年来,景宁4万余名群众搬出大山“拥抱”县城,逐渐形成了汉、畲、苗、满、回、藏等20多个民族嵌入式居住,手足相亲和谐发展的局面。

“你能否想象在乡村还有美术馆,这便是位于衢州柯城区余东村的中国乡村美术馆。”跟随讲解员的介绍,采访团一行来到了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的余东村。余东农民画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原本只是几位爱好画画的村民在县文化馆干部的指导下,走上了农民画创作之路,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近年来,余东村积极创建余东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以品牌推进产业,以产业带动致富,实现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并带动了研学游、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行走在余东村内,一间间闲置的农房被改造成了具有农民画元素的原生态文创店、咖啡屋、民宿、酒吧。余东村以一幅画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以农民画为主导的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的新道路。

360截图20240912100627213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来自新疆阿克苏、伊犁籍的学生在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训室操作。娘吉加 摄

以文化人以文润心 共建精神家园

北有曲阜,南有衢州。在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中,有一处就坐落在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8次到衢州考察调研,多次对南孔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从“南孔文化值得很好地挖掘和弘扬”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再到“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衢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之以恒传承发展南孔文化,奋力打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市域样板。

每年9月,都是衢州的“南孔文化季”,走在衢州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品牌宣传语。其间除了举办祭孔大典,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也在衢州展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定。”9月3日,衢州中国儒学馆内,一场精彩的中小学生《论语》学习系列大赛正在进行。选手们根据自己对《论语》章句的理解讲故事,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的表达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大成小学学生吴孟翰比赛结束后与记者分享道:“《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教我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很多参赛选手也分享了他们心中的《论语》,让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以后我也要继续多读《论语》。”

在畲乡景宁,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这座古城。

当夜幕降临,各族青年男女就会齐聚畲乡古城,身着传统服装,跳起欢快畲舞,并为围观群众献上畲族彩带。他们的表演洋溢着浓郁的畲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其中不少游客更跃跃欲试,跟着学畲语、蹦畲迪,沉浸在这充满韵律与文化的畲族之夜中。“景宁的畲族文化非常有特点,山歌好听,衣服也漂亮,我非常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歌舞互动形式。”一位来自山西的游客说。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景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毛华庆说,40年来,景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多种创新形式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县里连续举办16届“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创编了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畲秀·千年山哈》。如今村村都有文化礼堂,设立跟生产、生活相关的丰收节、仁孝节。“未来,景宁将继续加大开展与友好合作地区、企业及西部地区结对县的合作交流,携手打造跨省域的民族交融示范样板。”

3天的时间,虽是行程匆匆,但采访团看到之江大地上各族同胞共同奋斗、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感受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正如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所说,浙江推动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创新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健全完善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