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当我老去,愿你幸福安然”
人民政协网9月23日电(记者 郭帅)“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和分享,促进大家共同关注心智障碍特殊群体的监护问题,一起努力,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和未来。”
在北京市晓更基金会近日主办的“心智障碍特殊群体监护研究及公众倡导”主题媒体沙龙上,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理事长李红如是说。
父母老了或者去世后,孩子怎么办?这是很多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心智障碍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
做好周全的未来托付,家长应该怎么做?沙龙上,来自心智障碍家庭、社会监护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了构建完善、可持续的未来托付框架的参考路径。
作为一位患有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晓更基金会理事戴榕一直在积极探索并躬身实践解决方案,“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就业、住所、信托、生活等不同的支持体系之下,即使失去父母的庇护,也依然能够拥有幸福安然的人生。”
“目前我已联合信托公司、服务机构、社会监护机构、监察机构、第三方平台服务管理机构等各方,希望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将监护服务的各类职责进行区分。”戴榕说,同时她也在积极联合周边力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例如与亲人之间保持沟通和互动,维护良好关系。
“对于孩子的未来托付,每一步都很难,对专业知识等有很高的要求。”戴榕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只有将对孩子的期望、自己的担忧转化为白纸黑字的需求和事
“我国心智障碍人群接近2000万,政府监护的压力巨大,因此社会监护的补充是必要的。”过去几年,广州市荔湾区和谐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理事长蔡盛及其团队进行了诸多实践,旨在促进心智障碍者家庭提前做好监护规划,融合法律和社会工作的双重视角,促进监护个案管理的实施。
“通过多元化的推广和教育,可以增加公众对心智障碍者家庭监护现状的了解。”蔡盛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围绕心智障碍者的服务机构出现,共同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实质性支持。
“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多家具有社会监护资质的社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元回应道,“今年还有两大突破,一是出现了国内首例法院指定社会组织担任监护人(尽善社会监护组织),二是上海嘉定法院以民事判决书的形式指导监护人履职。”
“除了法院指定监护实践,在成年监护领域,我国逐渐积累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希望。”张继元举例说,比如2023年上海黄浦民政践行公职监护,实行“民政牵头、街道协调、居委委托、法院指定、多方监督”的公职监护“五步法”,推行“3+1+X”工作机制。
“成年监护服务应该是一种普惠性的服务,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心智障碍者家庭,也包括失独家庭、独居老人、认知
对于成年监护议题的实践,张继元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细化社会监护的实施细则;二是建立完善的监护监督机制;三是在街镇层面考虑建立枢纽型社会监护中心;四是明确社会组织的准入标准与管理机制,培育更多优质的社会组织;五是探索‘意定监护+信托’等创新模式,不断推动成年监护的服务体系的完善。”
沙龙上,大家一致认为,解决心智障碍者监护问题,需要从制度、措施等顶层设计,
据了解,本次沙龙是2024年“融合骄傲日”系列活动之一。未来,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将持续关注心智障碍者监护议题,推动政策完善和社会进步,致力于改善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品质,彰显其生命尊严。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