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政协力量>政在协商
“天津妈妈”结亲“新疆娃”
——天津市政协倾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津实践活动
人民政协网天津9月27日电(记者 张原)9月27日,
“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18年来真心真情结亲帮扶,带动1600多位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结对新疆班学子10862名,累计帮扶款7741.16万元,已有3317名学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成为了民族团结、祖国建设、新疆建设的生力军。”9月29日,天津市政协召开“加强我市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丰富‘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实践活动”专题协商会,刚刚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的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天津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常委张秀燕激动地说,在市政协大力支持推动下,“天津妈妈”天津妈妈已从首批73名发展到220余名,结亲253名新疆娃。
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天津市政协认真落实
“天津市先后有13所学校承办新疆高中班,每年在天津就读的有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30多个民族的新疆学子3000多名,这些孩子因路途、天气等因素,每年只有暑假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他们渴望亲情,需要更多的关爱、陪伴和呵护。”张秀燕从2006年开始,每年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爱心人士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到学校和民族班学子共庆佳节,关心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资金援助拓展到心理抚慰、精神关怀,张秀燕还邀请孩子们到家中做客,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张妈妈”。
与新疆学子建立起没有血缘的亲情,让孩子们在天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母亲般的关爱。有了“天津妈妈”的鼓励、开导、温暖,孩子们学习、生活态度发生了积极变化,脸上更有“光”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高中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积极正向的引导。”天津市政协党组将“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言资政、凝聚共识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统筹指导推动。市政协主席
去年9月,市政协就推动结亲工作走深走实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强结亲活动统筹管理、拓宽“天津妈妈新疆娃”遴选范围、加大结亲宣传力度等提出意见建议。一年来,市政协接续调研协商,市政协副主席张凤宝带领民宗委组建6个子课题组深入调研,为进一步提高结亲工作实效建言。
在崇化中学,
协商会上,新疆民族班毕业学生代表迪丽胡玛尔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在天津妈妈关爱下的成长历程和自己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今年6月,已回疆工作的她主动报名回到爱心社工作,希望把曾经接受的爱传递下去,并在8月开展的助学活动中与天津宝坻一名困难大学生结亲助学,成为天津男孩的“新疆姐姐”。这是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设立“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帮扶基金”“优秀自强学子奖学金”,市政协不断丰富活动内涵,组织政协委员和爱心人士看望慰问新疆班学子,经常性组织各界代表人士到新疆班学校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教育引导新疆班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实践证明,“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活动,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途径:结亲活动让民族交往有形,成为促进民族交往具体现实的抓手;结亲活动让民族交流有感,“天津妈妈”妈妈们说:“这是爱的双向奔赴,今后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是我的牵挂”。孩子们说:“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天津妈妈不仅给我亲情和资金支持,还给予我人生前进的动力”。“新疆娃”考上大学、工作后,有了下一代,都来看望“天津妈妈”,亲情延续到下一代;结亲活动让民族交融有效,以亲情为纽带,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了新疆学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了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效果。
为更好擦亮“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活动金字招牌,市政协提出,此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结亲活动不流于形式,要通过具体的“润物无声”行动,使新疆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不断奋斗,成才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结亲活动以亲情为纽带,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天津妈妈”和“新疆学子娃”都感受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谊。
结亲活动成为天津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重要创新载体。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结对帮扶,而是有载体、有标准、有保障的制度化
“要完善结亲规则,完善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让更多妈妈加入,让更多新疆娃都有一个天津妈妈。”市政协采纳张秀燕、
“滨海新区、武清区、滨海新区将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