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政协力量>各区政协

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上彰显政协力量

——天津市宝坻区政协“助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综述

2024年10月16日 09: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天津10月16日电 (记者 张原  通讯员 李凤春 岳强 孙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擘画、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今年,这项国家战略迎来了实施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天津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征程上天津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

之后,天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天津发展全局的战略牵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坐落于天津宝坻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北京中关村在京外首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也是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宝坻区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局,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着力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成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平台高地。今年年初,区委六届八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龙头带动作用;六届九次全会上更是强调,要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成为推动宝坻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围绕中心任务,锚定方向精准选题

党政所需,就是政协所为。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甫一结束,区政协就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区政协上下深入学习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政工作重点,认真思考政协的用力方向,进而提出2024年协商计划和工作思路,做到党委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政协的“着力点”就落到哪里。

在之后召开的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在分组讨论时深入交流,各抒己见,共谋良策。“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要以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关键点,全面完善推动机制,有效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建设京津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纲举目张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以此作为本年度的协商重点。”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国说。

好的提议容易形成共识。该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拟定为区政协经济委本年度的协商议题。全会闭幕后,区政协经济委主任会议在区政协机关旋即召开,对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深化。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联动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将此作为协商议题就显得恰逢其时。”区政协副主席王云说。

随后,“助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被列入《宝坻区政协2024年协商计划》。经区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研究决定,该议题被进一步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协商计划报送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区政协常委会会议通报后,会议各项准备工作随之展开。

坚持问题导向,多方调研探寻良策

调查研究是协商议政的前提和灵魂。为保证协商质量,区政协坚持沉下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采取实地看和坐下听相并进的方式,走进园区、企业了解实情,去往先进地区开阔眼界,真正做到让意见建议更有价值,让所建之言有的放矢。

5月9日,区政协副主席王云、付建军带领部分常委、委员专程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走访调研。委员们来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示中心,详细了解科技城整体情况。“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重点以产业组织、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服务配套四个方面为重要抓手,加快优质项目引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指标数据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同志带领委员一边讲解一边观看沙盘演示。

打造优质的产业载体,良好的营商环境尤为重要。为此,区政协积极配合政务服务部门,推荐委员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性视察,深入调研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营商环境情况。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政务服务中心、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莱伯泰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点位,委员们边走边看边问,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所思所想,与相关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力争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营商环境监督员围绕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提升的切身感受和意见建议,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献计出力。

在了解区情实际的基础上,5月下旬,区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先后到安徽省合肥、芜湖考察调研,学习借鉴两地中关村及园区发展工作经验。在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委员们学习了解推动政企合作、健全品牌生态、创新招商模式、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合肥包河、芜湖鸠江,委员们学习了解两地经开区关于加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加快园区数智化转型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调研考察结束后,调研组认真梳理问题情况,结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了考察学习报告。

“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紧密结合宝坻实际,明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产业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招商,以龙头企业为媒介,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擦亮宝坻中关村名片。”

“不仅要举全区之力建设发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更要向上探索,统筹整合全市政策和资源优势,为宝坻中关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京津两市相关利益分配机制,找准平衡点,既让北京乐于送得出',更让宝坻甘愿接得稳',真正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最佳平台。

考察报告报送区委并抄送区政府后,区委书记毛劲松对考察报告给予充分肯定:“报告写得很好,这次考察很有成效,特别是对外省市园区发展特点总结到位,对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很有借鉴意义。下一步区政协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对策建议,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深入协商座谈,群策群力议政建言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9月27日,区政协“助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召开,区政府分管同志和区政府办、区科技局、区政务服务办、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人应邀参会,同委员们一道,围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成果转化、产城融合等问题深入交流互动,为推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集众智、聚合力。

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宝坻的创新高地,也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政协常委、区科技局副局长何福旺建议,要加快实验室、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建成小试、中试、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等载体平台,进一步打造“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实践路径。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及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区政协常委、区潮青公司副总经理黄国清建议,要围绕科技城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招商,加快补链延链升链强链步伐,研究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实现主导产业图谱化、靶向目标清单化,为精准招商明确“坐标”。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值大干快上阶段,园区涵盖建筑施工、消防、工贸、危化、特种作业等安全生产高风险领域,且企业事故隐患相对较多。对此,区政协常委、区应急局局长郭保民建议,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工作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将免罚慎罚制度做深做实,促进行政执法重心前移,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真正落实普法在前、提醒在前、检查在前、执法在后,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彰显力度、传递温度。

“此次区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站位高、调研深、建议实。”宝坻区政府副区长王浩听取了委员的发言后,对协商议政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上主动求变、主动出击,聚焦京津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定位,全力推动科技城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把政协工作放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部署、大场景、大视野中谋划推进,持续关注和推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助推宝坻高质量发展。”主持协商会议的田志武主席坚定地表示。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