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发布:
cGVHD治疗已进入免疫稳态新阶段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杨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为帮助患者实现更高质量的长期生存,近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发布。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张曦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等创新疗法的涌现,以及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cGVHD在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近年来的研究突破和不断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共识》对诊断、预防、治疗、预后评估及生活质量评估等多个关键诊疗环节进行了更新。通过这些更新,旨在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规范临床实践,促进跨学科协作,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共识》中提到,cGVHD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免疫炎症反应,常见和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纤维化。cGVHD的发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炎症,第二阶段为炎症引发的免疫失调,最终促进第三阶段组织纤维化。cGVHD的三个阶段通常是连续性事件,处于第一阶段的患者也可同时存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纤维化是cGVHD的典型病理生理特征,也是临床治疗中的长期难题。硕硕(化名)是一位长期受cGVHD皮肤排异折磨的患者,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依然难以控制其严重的排异反应。他全身布满大面积皮疹、红肿、脱皮和溃疡,双脚皮肤已经完全变硬,疼痛让他无法正常行走,甚至关节因皮肤硬化逐渐变得弯曲,无法伸直,最终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这一系列症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多次尝试不同疗法,病情仍无显著改善,生活一度陷入绝望。
“目前,超过70%的cGVHD患者在接受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后仍需二线或更高级别的治疗,原则上,二线治疗药物可以互换,具体药物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和受累器官的特点进行调整。”张曦教授表示,随着ROCK2靶点及相关抑制剂的发现,尤其是在实现免疫稳态和逆转纤维化方面的显著疗效,cGVHD的治疗已进入从免疫抑制转向免疫稳态的新阶段。这不仅符合cGVHD治疗的整体临床目标,也为激素难治性cGVHD患者及不同器官受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尤其对有严重纤维化表现的患者能够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这也是本次《共识》更新的核心亮点之一。
张曦教授介绍,目前,cGVH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非典型症状,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新版共识中还增加了cGVHD受累系统的非典型症状内容,强调一旦患者出现晨僵、皮肤感觉异常、肌肉酸痛、不明原因的低热、乏力、活动后喘息、不明原因的消瘦、眼涩、口干、味觉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或感觉有运动轻度障碍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诊断筛查,并在随访过程中提前预警,以便尽早干预。
此外,本次新版《共识》新增了康复治疗部分,明确肯定了康复治疗在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生活质量评估部分,《共识》强调了移植后患者对提升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将患者报告结果纳入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同时,《共识》还提到,未来cGVHD诊断工作应重点结合已知的风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以帮助识别高风险cGVHD患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