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协商花开香北疆 同心聚力向未来>新闻动态

让教育的光芒温暖北疆大地

——自治区政协“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对口协商会侧记

2024年10月18日 17:21 | 来源:自治区政协宣教中心 分享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选题重大,久久为功做足“案头工作”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以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民心民意在哪里,政协履职就在哪里。自治区政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2023至2024年间,共提交关于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9件,从方方面面找准问题、提实建议。根据《自治区2024年度政协协商计划》,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围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对口协商议题成立调研组,3月29日召开调研座谈会,邀请有关部门参加会议,围绕协商调研的重点内容、方法步骤提出意见建议。5月中旬到6月下旬,调研组赴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黑龙江省等地多次调研考察,细致打磨形成调研报告,为完成好“履职作业”下足功夫。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往高处站位、往实处用力、往难处攻坚,9月24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对口协商会,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马韶晖主持会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通报相关情况,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分党组成员、教育界别召集人侯晨曦作调研情况说明。自治区党委编办和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部分政协委员、智库专家代表、部分学校负责同志充分交流研讨,为回答好“教育强国,基教何为”的时代命题广泛凝聚共识。

基础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要解决一个矛盾——如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高位谋划推动,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内减负较好落实,“择校热”有效缓解,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开通了“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账号,动态共享北京优质教学资源,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自治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针对教育布局与人口变化趋势还不匹配,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仍不健全等问题,对标国家对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的要求,调研组提出务实建议——尽早谋划设计,调整优化布局,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教育支出保障,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为加快推进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寻求实现路径。

——集思广益,为“推动基础教育从增量向提质迈进”汇聚合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优质学位供给持续扩大,教育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城乡校际差距逐渐缩小,教师队伍配置进一步优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基本形成,校内提质减负成效显著,优质均衡评估创建稳步推进,数字化赋能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入园入学更加阳光便捷,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趋向完善。”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朱宝江介绍,通过做好基础教育服务保障,加快教育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教育管理体制等一系列举措,自治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形成良好局面,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人口出生率变化和人民教育需求,自治区教育厅将在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教育专项资金拨付到位;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科学调整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布局;提高教师待遇,加强社会支持和认可等方面继续发力,加快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针对自治区中小学编制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教育城乡编制标准不统一、生源流入地教师严重缺编等问题,自治区党委编办一级巡视员陈毅表示,自治区党委编办立足实际,通过因地制宜创新核编方式,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动态调整编制资源,保障教师编制全面达标;坚持放管结合,激发各级管理积极性;全面盘活编制存量,建立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等方式,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和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聚焦关键处发力。“2024年,自治区财政下达基础教育资金105.8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补足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支持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双减’政策,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和特殊教育持续发展,支持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支持县域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为全区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补助公用经费。”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关洪涛说,自治区财政厅将继续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结合国家有关要求和工作职责,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思路,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副处长张田颖说,对教师群体关心的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待遇保障等方面,通过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用定向岗位留住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职称评审向基层优秀教师倾斜;加大公开招聘支持力度,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持续对基础教育所需思政、体育等教师配备;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等举措,持续优化完善政策,畅通教师发展通道,“看得见、摸得着”,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

——靶向明确,“金点子”助力开启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根据自治区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积极构建区域人口与教育资源协调发展机制,分阶段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及群体之间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党委书记张威认为,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让二者都服务于教育高质量的追求,树立正确的“新资源观”尤其是“新优质观”,把教育资源建设与配置工作推向新阶段。“除进一步重视和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外,更加重视教育目标升级、育人模式完善、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拓展教育资源优化内容。把改进育人模式、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工作,缩小学校间存在的育人模式差距,建立健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考试方式。重视师范大学、教研部门、教师培训部门以及‘头部学校’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中的作用。从‘研究考试’和‘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学情’转变,聚焦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自治区政协委员、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秀媛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各校均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和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品牌,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她建议以共育意识夯实基础教育之根,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方向性指引作用,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守好学生意识形态养育的第一道“关卡”。深化家校社一体化建设,提升共育意识、拓宽共育内容、强化共育能力,持续探索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推动家校社共育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区内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6306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数为2050人。今年9月9日,康巴什区作为抽检地区之一,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迎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打造美好德育、智慧教研、阳光体育、五有美育和四位一体劳动教育新格局,康巴什实践成果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荐。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郑维刚从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促进政府保障优质均衡;优化学校布局,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各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优质均衡;把校长队伍建设摆在关键位置,把教师队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促进队伍培养优质均衡;贴心落实“双减”服务,打造“五好教育”品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发展优质均衡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而教师又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要素。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宣传干部张慧立足“教师资源配置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影响”表达看法,既关心上好课,也关心谁来上课。“一方面创新教师招聘政策,协调教育、人社等部门为省级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打通一条专项招聘通道,重新调配公开招聘和校园招聘比例,由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组成招聘团在全国省级师范院校巡回宣讲。另一方面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对照基本办学标准,进一步测算全区教师资源需求,试点开设科学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领域,设立教师培养专项计划。”

实践中如何做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自治区政协特别邀请参与调研的部分学校代表共同互动交流,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校长王建学,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校长董双龙,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执行校长李智宏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武瑞刚分别分享了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建设经验,围绕基础教育改革,科学教育推广,教育政策完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融合应用;改善城乡、校际、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调整教育资源年度和中长期布局规划;持续加强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探索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配基础教育经费;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区域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普适性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气氛热烈、收获满满。马韶晖表示:“希望相关部门研究和采纳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转化。希望政协委员们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各项协商活动,根据会议共识继续深入研究课题并形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为党政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为自治区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改革创新,征途如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并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让教育的光芒温暖北疆大地,自治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成果丰硕,立德树人彰显特色、教育布局逐步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双减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

与党政“同频”,与时代“共振”,与群众“同行”,自治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助力自治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有学上”到“上好学”在更大范围成为常态。(李睿琦)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