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让“鬼秤”无所遁形

2024年10月21日 09:3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0月21日电(记者 高志民)保证电子计价秤计量准确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面对社会对“缺斤短两”“鬼秤”问题的强烈反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持续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2024年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多家媒体,赴杭州市东山、蒋村花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集贸市场,实地调研加强集贸市场计量监管的各项积极措施,以点及面,深入了解全国综合整治开展情况。多措并举,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坑消费者的计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场统一配秤 规范商户管理

集贸市场是老百姓消费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的主要场所,也是电子计价秤使用最集中的场所之一。确保集贸市场计量准确、交易公平,对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意义重大。为集贸市场内的经营商户统一配秤,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商户私自购买、改装、使用“鬼秤”的违法行为,还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管理水平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为此,各地结合实际,灵活整合财政、商务、银行、市场主办方、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等各方力量,探索出了多种推行统一配秤的运作模式。以此次调研的杭州东山农贸市场、蒋村花园农贸市场为例,二者均由市场主办方为经营商户统一配秤,从源头上保障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商户们纷纷表示,统一配备的电子计价秤让他们更加安心经营,也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时,通过统一配置的电子计价秤可实现数据直采,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经营者电子计价秤使用情况,实现交易全程可追溯,有效提升了计量监管效能。

加强诚信计量 促进行业自律

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是营造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有效抓手,各地通过集贸市场商户星级评定、复秤“红黑榜”、诚信承诺公示、计量失准先行赔付、计量失信退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激发集贸市场主办方和经营商户参与诚信计量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据统计,全国已有30余万家电子计价秤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类经营主体作出了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此次调研,仅浙江一省就达24639家,有效推动经营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弘扬守信自律、诚信经营理念,营造诚信计量良好氛围。

强化宣传引导 推进社会共治

“鬼秤”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监管、市场自律,也需要全社会参与监督,形成治理合力。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计量知识科普宣传,多渠道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识别“鬼秤”的基本方法,普及电子计价秤防作弊知识,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提升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此次调研了解到,浙江积极开展“手机变砝码”等计量惠民活动,指导群众利用手机等随身物品判断电子计价秤是否准确。鼓励群众积极发现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鬼秤”问题,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方共治格局。

深化综合整治 加强制度建设

今年5月份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全国累计检查电子计价秤257.8万台,查获不合格电子计价秤3.4万台,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案件1.6万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快推进计量法、《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进一步压实集贸市场主办者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者行为,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修订完善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计量检定规程等计量技术规范,提升电子计价秤防作弊技术要求。

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对此次调研中了解的浙江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鬼秤”问题,还老百姓一个公平公正放心的市场环境。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