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农工党

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

如何让盐碱地破“碱”重生?

2024年10月21日 10:55  |  作者:张倩 范文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月的塞上江南,“丰景”如画。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德润农场高标准农田,原本寸草不生的中重度盐碱地,长出了茂密的高粱。

宁夏有盐碱荒地7.44万亩,盐碱耕地248.7万亩,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的13.8%,主要集中在银川以北的引黄灌区排水末端。石嘴山市是盐碱地分布较广的区域,有73.9万亩盐碱地,是自治区盐碱地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而言,如何加强盐碱地改良利用,是他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多年来,自治区各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项目区都有他们调研的身影。

“许多盐碱低产田今年也变成了中高产田,最难治理的‘白被子’都披上‘绿装’。”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参政议政处相关人员表示,2017年,自治区印发《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农艺改良实施方案(2017-2019)》,每年投入资金2500万元左右,连续3年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77.6万亩次。

长期以来,宁夏都在尝试探索向盐碱地“要产量、要效益”。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调研中,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发现全区盐碱地面积仍然很大。2023年,全区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耕地分别占比56%、30%、14%。

此外,耕地盐渍化程度仍然很高,特别是银北地区处于灌区末梢,地下水位高,盐渍化程度重,盐碱地管理理念创新开拓不够、耐盐碱特色种业技术攻关不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赋能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提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的提案,结合调研成果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动,制定全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规划;加强全链条科技创新与应用,因地制宜、产学研协同,支持盐碱地特色种业发展;健全盐碱地综合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政策引领、产业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保盐碱地的长期稳定综合利用。

提案一经提出,得到广泛关注。近日,主要承办单位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6个单位围绕盐碱地面积和分布、改造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回复。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扎实开展盐碱地专题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启动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计划在盐渍化较重的县(区)建立不同类型盐碱地固定监测样点,实现对土壤水盐特性与地下水环境的实时监测。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建议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制定16项支持政策畅通社会资本投入和收益渠道,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的动力。

对于提案办理成效,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表示满意。同时指出,盐碱地能否破“碱”重生需要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希望将盐碱地综合改造工作提升到保护耕地的高度,聚焦“国家所需、宁夏所能”,因地制宜,转变思路,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盐碱区改良技术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张倩 记者 范文杰)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