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资讯
农耕健身到安徽:“长”看田野好“丰”景
人民政协网合肥10月23日电 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9月21日—22日,由安徽省体育局、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长三角农耕健身邀请赛暨合肥市第六届农耕健身大赛,在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举办。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的29支代表队、近500人参赛,身穿传统服饰的选手们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共庆丰收的喜悦。
农耕健身文化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瑰宝,农耕健身运动根植于农村田间地头,也是一项融趣味、游乐、健身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今年的比赛项目设置紧扣农耕、农情、农趣,既有往届传统的“年年有鱼”“同心锯木”“车水抗旱”“颗粒归仓”四个农耕项目,又新增了“巧搓玉米”和“木撵犁田”等贴近农耕农事实际的内容,使赛事更加贴近农家的日常生活。
从2018年在海宝村策划并举办合肥市首届农耕健身大赛至今,这项充满农耕乐趣的赛事活动,已经成为双墩镇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金字招牌”,
千年古村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笔直的沥青道路两旁,坐落着郁郁葱葱的瓜蒌基地。风吹过处,秧苗翩翩起舞、藤蔓摇曳多姿。沿途一座座草莓园、黄桃园、葡萄园掩映于繁花绿叶之间,昭示着产业强村富民的蓬勃生机……
有着千年历史的海宝村,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脊背,既不毗邻交通要道,也不靠近县城集镇,以前是十年九旱、农业靠天收,产业基础也
千年的文脉古韵,在海宝村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和动人传说。这里拥有丰厚的人文景观,著名的唐代洗马寺遗址就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分水岭的自然构造,也凸显出了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例如,岭脊上有口水塘,南半面水清澈,北半面水浑浊;呈“半江瑟瑟半江明”景状。而且,由于保留了农耕原生态,海宝村的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为了找准村子的“魂”、留住农民的“根”,海宝村将人力、土地、资金、项目进行整合,把村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出租的荒地、闲置宅基地流转给合作社,让老年人在家也有收入,有劳动能力的则留在合作社工作,负责播种和田间管理,让“躺平”的土地翻动起来、让“躺平”的村民劳动起来。最后,成功流转抛荒地800余亩,盘活5户闲置宅基地,成功地让古村“动起来”、人气“火起来”。2023年6月,海宝村荣获合肥市第九批“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要说让海宝村远近驰名的“法宝”,“农耕赛”绝对功不可没。自从2018年举办合肥市首届农耕健身大赛以来,“农耕赛”就成了海宝村一张闪亮的“名片”。六年来,当地逐年对赛事进行提档升级,先后承办了合肥市老年人第六届太极剑比赛、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冰壶比赛、乡村趣味定向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体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模式,用体育赛事聚人气,借体育赛事的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参与人次5500余人次,辐射传播人群约40万人次,大大推动了文体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分水岭上喜
“农耕+体育+文旅”,众手浇开幸福花。围绕“文旅强村”这个目标,海宝村统筹开展全村工作,在农耕文化研学游方面,村里对闲置的海宝小学进行改造,设置了农耕讲堂、研学手工作坊、农产品展示室等,为孩子们建立了快乐的自然体验“博物馆”,成为江淮分水岭上的“网红打卡点”。在此基础上,为了给赛事活动增添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海宝村在乡村旅游方面持续发力,陆续拓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游学等活动,形成了“住农家屋、采农家菜、摘农家果”为一体的综合乡村休闲旅游模式,秉持“多点成线”的发展思路,将海宝农场、洗马河、耕读园、体育健身活动基地、“世外桃源”连点成串、连串成珠,打造了“耕读园”“海宝壹号凌云阁”等“网红”打卡地。如今,海宝村已经成为众多游客透视分水岭上美好生活的“一扇窗”,先后荣获“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等称号。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海宝村集体收入尚且不足50万;到2022年时,村集体收入达到102.34万,两年时间实现村集体收入翻一番;2023年村集体收入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总计达到213.45万元,在三年内实现村集体收入翻两番的奇迹。如今,海宝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鼓励和激发了村民们创业的热情,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来源,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美好生活蒸蒸日上。(广告)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