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搭建“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2024年10月24日 14:19  |  作者:程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法律服务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当下,如何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是我国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科技保障”“着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务’”。加快搭建智能精准的“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现代科技手段赋能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是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促进生活性法律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的现实需要。

“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搭建应当始终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充分彰显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等特性。一方面,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化转型的目标应回归社会公众和公共利益本身,而非科技的简单嵌入,“智慧法律服务”开发应用应当以提升公众体验感为导向,以优化服务模式的便民性、高效性和易获取性为落脚点,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质效。另一方面,针对有的地方实践中存在的公共法律服务形式单一、资源分布不均和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公共法律服务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探索打破时空限制、畅通并拓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让公共法律服务“指尖办”,以增加法律服务的可获取性,破解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渠道窄、质效难保证等问题。

“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应努力创新智慧化应用的适用场景,满足民众多元化、精准化、高频次、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比如构建“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的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方式,围绕不同群体的特定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仲裁等相关资源,针对性提供“主题式”“个性化”的精准法律服务;整合现有公共法律服务文书查询示证平台、人民调解、普法、法律咨询等平台的智慧应用,以辖区法治地图为载体,以掌上12348二维码为基础载入各智慧应用的二维码,实现一扫鉴真伪、一键查内容、一码享服务,减少功能重复的软件、程序开发应用;运用大数据定向挖掘、精准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常见易发纠纷及潜在风险动向等信息,动态调配法律服务资源等方式,培育更多“量身定做”的公共法律服务,包括智能推送群众关注度高、涉及公共利益的热点问题等信息。

搭建“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系统化工程,各相关部门间畅通联动、协调一致是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集约式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公共法律服务主体责任的共同落实是实现协同联动的基础。可通过系统梳理各自现有的应用体系、业务功能,来优化和精简各部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资源模块及信息化产品,促进条块业务融合和功能整合,以此为基础制定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理清并落实主体责任。其次,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各相关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前提。可以以部门间数据共享为基础,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与政务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警务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对接机制,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强部门协同与工作联动。最后,健全的政策法规、统一的制度标准是畅通部门联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跨平台、跨业务协同办理的前提,也是构建集受理、指派、转办、查询、投诉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运行机制的基础,其中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服务指南和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广州市委党校)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