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

2024年10月25日 14: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科技为动力、创意为核心、金融为血脉、产业为载体的新兴产业形态。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进程明显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文化新载体、注入经济新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等功能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现阶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字文化创意领域核心支撑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创意能力不强等。为此,建议:

一、 创新文化科技,强化数智赋能。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运用。一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文化创意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技术标准、关键元器件和核心设备装备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二是提升平台载体能级。强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集聚区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建设高水平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互联网创业和交易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三是拓展高新技术应用。扩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大模型、云计算、超高清、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推广应用。

二、 转换增长动能,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并进,拓展和延伸从内容提供到终端消费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一是突出因地制宜。挖掘用好数字创意产业、文化娱乐服务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二是壮大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创意、设计类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原创产品、自主品牌不断涌现的产业集群。三是扩大新型消费。打造更多数字演艺、数字艺术、电竞娱乐、品牌授权、设计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新产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形态。

三、 深挖特色文化,推动多元融合。实施创意设计赋能工程,培育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业态,以文化创意提升产业附加值。一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商贸、街区、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复合文化产业特色街区和文化体验场景空间。二是推动“文化+百业”“百业+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打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农业、制造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通道。三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好办优新型地域文化空间,培育一批以特色文化内涵、创意设计和体验消费为支撑的新型景区业态和历史文化街区。

四、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一是聚合创新人才。培养创意、经营、科技、艺术、商务等多学科融合紧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建设一批富有吸引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创意人才聚集地。二是丰富金融创新平台。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三是促进协同开放发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合理布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文化创意品牌。

五、 提升管理服务,强化保障激励。各级政府应把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研究谋划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运用中央及地方各级投资工具优先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