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记者观察丨如何让县域游持续“长虹”?

2024年10月25日 21:47 | 作者:本报融媒体记者 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十一假期,记者回老家河南鄢陵县探亲,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这个豫中四五线的小县城,竟然也出现了“人从众”的现象,不仅商场、饭店人满为患,各个旅游景点也挤满了人。老家政务微信公众号显示,十一假期全县接待游客167.1万人次,是县城人口的3倍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

根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1.19%、35.18%。最近两年,“县域游”成了一股风潮。

去哪儿平台搜索数据显示,“人少”“小众”“反向”是国庆期间搜索热度蹿升幅度最高的词汇。酒店预订数据也显示,节日期间预订增幅最高的是小城和县城。Top10增幅最高的目的地是:安徽黟县、河南巩义、内蒙古乌兰布统、浙江台州、云南雨崩、甘肃迭部、浙江丽水、辽宁本溪、贵州黔东南、云南迪庆。

那么县域游到底有哪些因素吸引游客?在记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几千个县域城市,很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这些县城,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比如,今年因麦积山石窟火起来的天水市,集聚了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五大文化”,吸引了年轻人对历史文化发掘的兴趣。

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老家鄢陵有着悠久的花木生产历史,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之美称。近年来,基于这个特色产业,政府着力打造了花博公园、温泉小镇、唐韵小镇、水利风景区等主要景区,吸引了众多域内外游客来此自助游、家庭游、自驾车。据了解,十一期间,自驾车游客占了八成以上,为县旅游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

完善的旅游配套资源。近些年来,随着县域旅游的不断火热,一些县市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档次,优化旅游环境,对诸如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极大提升了广大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挖掘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用优质的服务质量和高性价比的旅游体验来创造未来的“泼天富贵”。

如何让县域旅游持续“长虹”?对此,记者认为,深入挖掘县域历史文化的内涵,注重群众性、创新性、经济性的挖掘,让璀璨的地方文化照亮游客,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形成雅俗共赏、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是关键。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公共交通、卫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软环境,吸引更多文化品牌抢滩入驻,为县域旅游增添光彩。 

(本报融媒体记者 解艳华)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