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军:着力提升中华文明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明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度演进过程中,必须持续提升中华文明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进步,提供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一、 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进一步提炼话语表述,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对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作出现代话语表达,加强说明阐发,构建起逻辑体系,在此基础上向世界精准译介、阐释,并注意将内宣和外宣区分开来。当前,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如ChatGPT大数据大模型驱动形成的内容生产模式,给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挑战。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要义和叙事体系纳入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数据,跟上传播技术新发展,在国际舆论中掌握信息资讯的主动权。
进一步提炼文字标识,增强汉语传播能力。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在提炼精神标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国货国潮走俏国际市场。我们应把握这一时机,通过影视产业、电竞产业、潮流玩具等商业文化形式,频繁使用汉字标识并附上解释,让国际受众熟悉更多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中国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新鲜汉语词汇。
进一步提炼人物符号,立体呈现中国形象。标识性人物符号,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与主体精神。比如“妈祖”作为海洋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领域,特别是在海峡两岸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具有深厚的影响力。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妈祖文化中蕴含的深层次家国情怀、民族和睦等精神理念,可以以妈祖为纽带增进海内外文化交融。在当代,一大批中国运动员成为中国新生代优秀代表。可以通过这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人物形象,着力展现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奋进精神,更加鲜活、更加立体地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 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变,实现从文化到文明的跃升。
我们需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从中国人民社会交往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广袤海纳的胸怀汲取人类文明中的一切有益成果,创造出凝聚中华文化精髓、映照中国人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与世界进步潮流相融合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不断拓宽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交流互鉴的多元渠道,让各国人民在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程中,奏响世界文明更加绚烂的华美乐章。
三、 积极融入、塑造现有国际制度,强化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信任和信心,展示新时代大国形象。
我们要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向世界各国展示和平发展的新路径,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建设者和贡献者的形象。要继续夯实和提升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话语权、制度话语权、学术话语权和传播话语权,推动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获得更多国际认同,强化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信任和信心。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