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程红:加强海外华文教育留住中华文化根基
华文教育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基石之一,是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外华文学校在校生和华文教师数量不断增长,地域分布更加广泛,非华裔学习者日益增多,办学覆盖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层级。海外华文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数量有限,发展不均衡,仍不能满足侨胞需求;二是住在国及中国教育体系衔接问题;三是华裔青少年交流活动需求旺盛,来华热情高涨却供不应求。华文教育发展与满足华侨华人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海外华侨华人世代更替加速进行的情况下,推进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结合不同地域华文教育实际特点和需求,建议:
一、 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创办中文国际学校等新型模式。建议参照国际惯例,选取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支持海外侨胞兴办、增办既保持华文教育特色,又与当地国民教育有机衔接的中文国际学校。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主体和办学方式,在一些有条件的国家把部分非全日制华文学校升级为全日制学校。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内优秀高校资源,争取更多高校名额给优秀华裔学生,探索建立从入学奖励、在校帮扶、毕业留华同学会等全过程支持机制。依托海外中国学校、孔子学院等海外中文教育机构,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提供更多元化的渠道。
二、 加大交流合作,促进华文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国内省(市)等地区、学校及相关机构与海外华文学校、华文教育组织结对机制,加大教育资源、师资、教材教辅和先进教学理念、管理措施等双向交流和合作共享。助力包括中小学、高等院校在内各层级国内优质学校,走出去加强宣介力度,互派优秀教师进修,联合培养华文人才。招收有志于华文教育的海外青年来华留学,选派国内优秀教师、大学生和退休教师等赴华文学校任教,提升华文教师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与跨文化传播能力。鼓励有实力有影响力有爱心的侨领、侨企,积极参与华教公益项目,树立个性化教育“侨”品牌。
三、 强化资源统筹,有效拓展中外青年交流活动。拓展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多种主体,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各级侨联、当地华社、国内教育机构力量,有效扩大覆盖面。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探索推出个性化中华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引入华裔新生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探寻文化体验活动切入点和着力点,激发青年人学习中华语言文化的兴趣。依托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去和进校园,加大面向侨界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双语作品的供给,通过华文学校等多元载体传播,进一步加大华文教育的广度和厚度。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