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郭乃硕:构建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多次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专门部署。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为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全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不断演变的同时,各国之间博弈加剧,文化传播博弈更是暗流涌动。近日,一款名为《黑神话:悟空》的网络游戏引起了英国路透社、美国视相等多家外媒报道,成功在国内外掀起了探索中华文化热潮,这也为我们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建议进一步构建平台丰富、主体宽泛、传播精准的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和叙事体系,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 与时俱进构筑全媒体传播平台。全面加强海外媒体传播网络平台建设,推进中央新闻单位、地方宣传部门以效果为导向,不断拓展海外新兴媒体平台阵地。开拓媒体融合宣传渠道,同时,将中华文化与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动漫等当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力促中华文化资源在全球的数字化共享。
二、 发挥多元化传播主体力量。明确各类传播主体职责,提升各类主体媒介素养,发挥各类主体优势,推动多元主体协同传播。动员外交部、商务部等结合自身职能开设海外社交平台认证账号,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针对外界关切进行引导,塑造国家形象。组织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资委等依托自身资源,引导爱国团体、海外留学生、央企驻外工作人员等积极对外发声。邀请海外政要、学者以及文化“网红”积极发声,向世界更多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三、 推进区域国别精准传播。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加强对不同对象区域的受众需求、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的研究。探索“一国一策”“一地区一策”的精准传播,在提炼中华文化精髓、创新中华文化传播内容的同时,不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
四、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强适应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势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工作建设规划,深化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专业化国别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大力推进高校国际传播学科建设,推动建设跨学科跨业务、学研一体的学科体系,不断扩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