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阅读
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王为政小说集《听画》有感
全秋生
少年时读诗,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句,让我热血沸腾,梦想着长大做一位金戈铁马的盖世英雄,有朝一日能冲锋陷阵,杀敌驱寇于国门之外;中年时听雨,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句,让我
因为一幅唐人画的真假之辨,才有了“未晚楼主”与“铁砚斋主”之间的生死对决。前者嗜书画如性命却又脾气暴躁,业界人称“丹青判官”,鉴藏之精准放眼江南无出其右;后者伪托古人、制造假画惟妙惟肖,牟取暴利为收藏界所不齿。把唐人真迹当作唐寅仿作来欣赏把玩且大宴宾客,这事只有“丹青判官”这样的尊贵身份才可以大张旗鼓;把一幅真迹当作摹品来引诱“未晚楼主”上当并派女儿碧萝前来闹场只为出一口心中气,这事也只有“铁砚斋主”才敢下手。
两个江湖大佬斗法,一个敢卖,一个敢买。尽管两个人一正一邪,却各怀心事,结果双双“打眼”,栽倒在同一幅画上。这是天意,也算书画江湖的一桩趣事,本可一笑了之。无奈“丹青判官”自视过高,在大庭广众之中为一小丫头所羞辱,一时气冲牛斗,当场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可怜一代鉴藏大家,没有冷静下来参透碧
因为一场眼力较量引来惊天命案,内疚不已的碧萝只好再次现身,不动声色地指点天庐居士破解画作的庐山真面目,在“书画郎中”段阅古的帮助下,年轻气盛的天庐居士终于解开了“仿唐人笔意”的谜团,取名为《南唐高髻纤裳首翘鬓朵仕女图》,这幅价值连城、真假难辨的唐人真迹在气死“丹青判官”后又深深打动了天庐居士的心,当然也打动了碧萝的一颗芳心。而那位半世书画作伪、识画能力同样登峰造极的铁砚斋主闻讯登门索画,吓得天庐居士带着唐人真迹南下潜逃,从此浪迹天涯,聪明一世的铁砚斋主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最后把女儿碧萝一生的幸福与性命都亲手葬送了,小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画,本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无所谓实,也无所谓虚;无所谓存,也无所谓亡。画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它与人类同在。画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与天地同在。画是历史的一部分,它与日月同在。敬神如神在,对于挚爱艺术如同敬奉神明的人,画只在他心里,那是至真至善纯情纯美的境界,走进去是幸福的,任何人无权打破它。
这既是小说另一位主人公“我”看见弘一法师的遗作竟然是一张白纸时的“顿悟”,也是作家王为政先生借小说人物之口从哲学层面来解读“听画”二字的题中之义。假亦是真,真可能是假;无为处有为,有为处却无为。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其实又何止是书画鉴藏的命运如此?
王为政先生的《听画》是一部以传统书画典藏为创作素材的中篇力作:家国情仇、民族大义,书画渊源、史海钩沉,收藏品鉴、舍命保护,书中人物天庐居士、丹青判官、铁砚斋主、书画郎中、马小姐、碧萝、李叔同等人物形象众多,个个栩栩如生。书中对中国传统书画真伪的辩证理解,实乃点睛之笔,书中寻觅东坡手迹残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曲折经历,也正是天庐居士一生漂泊迷离的真实写照。小说构架宏大,作家对中华民族灿烂的书画历史烂熟于胸,对千年以降中国书画各种流派的优劣长短点评精当而富于哲理,至于书画史上各种奇闻趣事更是信手拈来,无不恰到好处,令人拍案!比如,《傲骨》中的名画家盘老,早年名动江湖,年迈之后傲气尽失,其前倨后恭之状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酸不已;《魔道》则以幽默戏谑的笔法勾勒了一组怪人,他们性情奇特,行为乖张,皆因心中之魔,一旦走火入魔,则人性扭曲,人格分裂,不能自已。
同名小说集《听画》共收入中短篇小说九部,均在国内
王为政先生丹青之余,烂漫诗文,画品
(作者系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