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资讯

形成若干中央休闲区 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2024年11月04日 13:58  |  作者:安金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安金明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北京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休闲区的建设,通过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北京休闲产业形成了包括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在内的多元化休闲体系。但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中央休闲区在整体规划建设、文化内涵挖掘、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国际化进程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打造华熙LIVE·五棵松、‌乐多港假日广场、王府井步行街、三里屯太古里、什刹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大运河景区、751园区等北京中央休闲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平台机制

一是明确定位并制定发展规划。目前,北京尚未形成明确的中央休闲区概念,但已有多个区域具备了发展成为中央休闲区的潜力。例如,王府井步行街、三里屯太古里、什刹海等地已成为北京著名的休闲消费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但这些区域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建议北京市政府明确界定中央休闲区的概念、范围和发展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制定详细的中央休闲区专项发展规划,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要素,为区域内的商业活动和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北京的中央休闲区应定位为集高端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旨在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消费者。应该突出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体现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发展目标应该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确保中央休闲区建设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空间布局方面,各区至少有1个现代化的综合中央休闲区。多点均衡发展中央休闲区,缩小本市南、北部商业差距,重塑南部商业新格局。发挥南中轴地区区位优势,利用大红门—南苑疏解腾退空间,加速文化、科技、商务等产业要素聚集,形成新的综合中央休闲区。

二是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规划协调机制,确保中央休闲区建设在规划层面的统筹性和一致性。加强对重点项目选址、建设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和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一方面实现北京市各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互补共赢。另一方面实现中央休闲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王府井、三里屯、什刹海等现有休闲热点区域与周边文化、商业、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中央休闲区集群。鼓励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和特色活动。

三是加强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建立产业联盟,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通过联盟,企业可以共享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人才储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联盟内的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央休闲区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空间、设施和服务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共享办公空间可以降低企业的租金成本,而共享停车场则可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此外,通过共享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资源,企业可以扩大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二、 创新协调和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政策协同等方式,推动中央休闲区的建设和发展。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中央休闲区的有序运行。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中休闲区的发展。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打造一流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三、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产业融合

深入挖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休闲产品和服务,让文化与休闲产业紧密融合。定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结合北京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如胡同文化节、老北京庙会等,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认同感,提升中央休闲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推动文旅商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文体旅商”综合体,形成“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综合中央休闲区。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如夜市、酒吧街、演出场所等,延长消费时间,激发消费潜力。加强夜间经济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夜间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四、 提升消费环境与服务水平

注重完善中央休闲区的公共设施,加大对中央休闲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密度。建设智能化停车系统,提高停车便利性和周转率。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增设多样化的休闲座椅、绿化植被等。

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以便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加强对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设施的监管和管理,提高服务品质和安全标准。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五、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提升中央休闲区的吸引力、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将北京中央休闲区建设成为集购物、娱乐、文化、科技等多元化业态于一体的创新消费地标。一是加强智能化管理,提升中央休闲区的整体运营水平,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例如,通过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人流、车流等动态信息,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区域的安全与顺畅。通过智能化停车系统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高游客的停车体验。二是加强大数据应用。通过对游客消费行为、偏好等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商家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调整经营策略,提供更加符合游客期待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帮助政府部门更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中休闲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在中央休闲区打造丰富的虚拟场景,增强游客的娱乐和学习体验。

六、 加强与国际接轨,打造国际消费地标

一是引进国际品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休闲品牌和文化旅游项目,提升北京中央休闲区的国际化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国际品牌在北京设立旗舰店、体验店等,丰富消费业态和产品供给。鼓励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开展合作和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休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二是国际营销推广。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展会和营销活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国际营销推广活动,提高北京中央休闲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海外旅游市场的联系和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七、 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制定专项政策。制定和完善中央休闲区建设的专项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中央休闲区的建设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中央休闲区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央休闲区的投资和运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二是加强政策落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