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原创
进博会“越办越好”的背后,他们在熠熠发光
进博会“如期而至”,民革党员如约奔赴。
从11月5日起,民革上海市委会的党员们在“四叶草”(国展中心)忙碌着,从会展布置、科技赋能,到联络协调、物资供应等多个领域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助推进博会“越办越好”。
“AI风暴”——宋汝良
“‘进博士’不是一款一般意义的App,而是一款由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而成的数字服务管家,是围绕进博会‘服务通’‘管理通’‘产业通’三个重点方向研发的进博会数字赋能服务保障一体化平台。”作为本届进博会科技赋能组保障单位,民革上海市经信委员会党员宋汝良挂帅的仪电双杨项目团队,以其精心打造的“进博士”App,刮起一场可触摸的“AI风暴”。
宋汝良告诉记者,“进博士”充分利用大模型赋能,涵盖智慧导航、餐饮住宿、展商服务、展馆服务、城市服务包、进博百等共计12大类服务,还可以实现馆内导航精准指引,如同一位便利、智能、个性化“随身管家”,彻底改变了以往要拿着纸质地图在各展馆中穿梭寻找感兴趣展位,费时、费力且容易错过的场景。
“三新一数”——王翔
“我们一路成长,始终在做设计搭建领域的创新先锋。”民革党员王翔所在的欧马腾公司,作为进博会指定服务商,已与进博会相伴七年。
“三新一数”,是此次王翔团队的又一次追求卓越:多层次结构设计是空间利用的新思路;绿色环保的精进探索是适应主题的新亮色;模块化布展是又一新亮点。团队在布展中引入能源管理系统,使用新型的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取代传统材料,循环使用的特性又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布展的每个环节。
据介绍,团队为进博会提供了数字基建支持的3D设计模型元宇宙库——“模型云”,利用真实场景建模、VR实景拍摄,提供一站式线上展会应用方案,带来耳目一新的逛展新体验。
“非遗传人”——田非凡
对于媒体人而言,偌大的进博会会场,有一处是必到之地——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内,最吸引中外记者眼球的,莫过于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交织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上海非遗客厅”。“客厅”里,陈列着80件静态展示作品。民革联一总支党员田非凡的两件作品——鲁庵印泥与海派传拓制作技艺赫然在列。
田非凡告诉记者,这两件作品通过静安区非遗分中心向市层面申报并成功入选,“我为上海传统文化能被全世界更多人看到而骄傲自豪。”
“志愿者的志愿者”——季明律
民革党员、上海至善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季明律也已是第七次走进进博会了。他笑称:“我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在台前为来自全球的客商和观众提供热情、专业的接待,季明律和团队则在幕后通过心理慰藉、情绪疏导等方式为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等服务。期间他还参加了“同心善行·聚力进博——百人连心桥”队伍在展馆内开展问需展商、献策进博会活动。
“24小时”——查芳芳
民革党员、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查芳芳是进博会“四届生”。
“第四次来到‘四叶草’,今年的任务有点重。” 查芳芳告诉记者,作为进博会青医先锋队队员,她被安排在2号医疗点,这是进博会最早开诊最晚撤离的医疗保障点,也是进博会唯一一个24小时值班的医疗点。
正如查芳芳在进博会医疗卫生保障誓师动员大会上的郑重承诺:“不仅要展现民革党员的风采,也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请放心,进博医疗保障有我们!”
每一届进博会都在全球瞩目中璀璨闪耀,每一个民革党员也在“四叶草”的各个岗位上熠熠发光。
(施渊 本报记者 顾意亮)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