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教育,让广大残疾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来北京上大学”2024年残疾人大学生分享会在京举行
人民政协网11月11日电 (记者 郭帅)“在大学校园里,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我还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曾经那个‘淋雨’的孩子,不仅努力且热烈地活着,还能为更多‘撑伞’了。”11月8日,“我来北京上大学”2024年残疾人大学生分享会上,因病致右下肢截肢的研究生赵德煜话音刚落,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天,来自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类专业李佳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专业赵德煜、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王雅祺、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刘俊安、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张晓彤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汪佳文6名残疾人大学生代表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畅谈大学生活的收获与感悟。
会上,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处处长崔瑞芳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残联推动残疾人大学生教育有关工作情况和特殊支持政策。她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残疾人大学生有10万余人,这些残疾人大学生分布在全国2000多所高等院校。
近年来,全国每年有3万余名残疾人被各级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学院录取,其中,有资格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残疾人进行单考单招的院校共有23所。
“在2023年高考中,各地残联配合当地考试中心,为1.1万余名残疾学生提供了合理便利。”崔瑞芳说,“如今,不只是高考,为残疾人提供的合理便利也延伸到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各类考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等举措惠及每个残疾学生及其家庭,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崔瑞芳表示,“教育,让广大残疾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自清华大学2024级车辆与运载学院的大一新生李佳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先天性左手缺失,自记事起,身体残疾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他。小时候的李佳昊因生活学习不便,甚至产生了自闭和逃避的心理。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逐渐学会正视自己的残疾,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和挑战。2024年高考,李佳昊以699分的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残疾,也可以是我们走向辉煌人生的翅膀。”李佳昊说。
“上天给你一个残缺的身体,是希望你去书写一个逆风翻盘的传奇。”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的刘俊安,分享了自己从无法握笔写字到考上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的成长历程。他表示,“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残疾人也可以逆天改命,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会上,华夏出版社向出席分享会的残疾人大学生捐赠了图书,科大讯飞向残疾人大学生捐赠了助学金及助学用品。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