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2月2日在沙特召开
我国将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王硕)今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结30周年,《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2月2日至1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这是首次在中东地区举办缔约方大会。在25日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在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将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谈判,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全球政策制定,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和技术对全球土地退化和干旱韧性监测和恢复的指导意义,体现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将设立“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
大会期间中国将举办多
据了解,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重点关注土地恢复、干旱韧性、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以人为本的方法,将审议《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落实进展、《公约》秘书处核心预算,以及干旱、沙尘暴、土地权属、草原和牧场等议题,促成通过研究2030年后土地退化恢复全球目标、将受影响国家范围拓展到所有缔约方、推动干旱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等30多项决议。大会还设有土地日、干旱
本届大会是继《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之后,今年召开的
据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司长黄采艺介绍,大会期间,我国将在大会会场蓝区设立总面积608平方米的“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开展系列边会交流活动。“中国馆”是除东道国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计划于12月2日大会开幕当天开馆,持续至13日大会结束。
展览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分为“绿
在边会区,国家林草局将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清华大学等高校,中国绿化基金会等民间组织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企业合作
中国为世界防沙治沙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自1994年签署《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推动《公约》建立了履约审查委员会,制定战略框架和实施目标。推动设立区域履约机制,先后举办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亚非防治荒漠化会议,促进区域履约合作和行动落到实处。积极倡导全球公众宣传,建议并促成缔约方大会决议,要求每年设定世界荒漠化和干旱
2017年,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协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土地退化“零增长”设为到2030年全球履约目标;通过鄂尔多斯宣言,启动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支持企业助力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融合等。
同时,我国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公约》秘书处在华建立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培养和输送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和典型案例。推动共建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李贤介绍说,2019年,宁夏林业和草原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搭建了网络国际交流平台。截至目前,该局和《公约》秘书处联合举办了5期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培训了54个国家154名国际学员,参与线上学习超过3500人次;协助2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108名国际人士赴宁夏学习荒漠化防治经验。
黄采艺透露,2025年,我国将举办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功实施全球环境基金首个土地退化国家伙伴关系项目,为有关国家提供借鉴。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