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写在李翔美术馆开馆之际

2024年11月27日 12:27  |  作者:李存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李存葆

初冬时节,我和来自全国各地艺术界的同仁们,为参加李翔美术馆落成开馆的盛典,来到临沂。

山东临沂是一座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可谓是历代名家迭出,数不胜数。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大家的颜真卿,他们的故乡都是临沂;而以“卧冰求鲤”闻名的孝道楷模王祥,首创珠算的天文学家刘洪,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秦代战将蒙恬等等,临沂都曾是他们的家园。那一长串的历史名人,不仅是临沂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李翔是一位从临沂走出来的艺术家。今天,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建成的国家公益性美术馆落成并投入使用,这使我深深感到,李翔美术馆不仅给现今的临沂增加了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也会在临沂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李翔将自己不同时期创作的110件代表性作品无偿捐献给临沂,这些作品都是他多年来对艺术艰辛探索的心血之作,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早在2017年,李翔就曾将10幅书画佳作捐赠给了山东美术馆。

微信截图_20241127122101

我与李翔相识相知达40多年,是心心相印的挚友。我比李翔年长16岁,可以说,我目睹了李翔的艺术生命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壮大的。

今天,我首先要说的是,“创新”二字一直是李翔国画创作的“主题词”,创新也是他艺术生命高翔的助推器。当今的国画家面对万物万有的绚丽多彩,为了向自然美接近再接近,李翔将色彩引入了国画。多年来,李翔博观约取,一方面在传统国画的“墨山”上探骊得珠,一方面在欧美的“画海”里采珊拾贝。有道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听了千种曲子才知道哪种曲调更为美妙,使用过千把宝剑才知道哪把宝剑更为锋利。李翔在传统与现代的坐标上寻找着国画创新的契合点。

李翔的绘画成就,先是在人物画创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人物画中,李翔除了追求构图的新颖外,他以书入画,将国画的笔墨线条与西画的色彩光感,相互渗透,相互洇润,使宣纸上的人物画产生了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力,诸如《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原乡》《民以食为天》《母亲·母亲》《南海·南海》等。

李翔少年时代,曾饱经磨难。磨难对于艺术家而言,是最好的学校和人生导师。感人至深的艺术品,历来都是艺术家从心灵杯盏里流出的情感“晶体”。李翔的军旅人物系列和农村人物系列,称得上是历史的切片,生命的颂诗。这些画作,既是画家本人的心灵史,也是当代军人和农民的心灵史。

微信截图_20241127122117

《母亲·母亲》 李翔 作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李翔以人物画三度参展并三次获奖。此后,李翔把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淡彩山水画的创作上。宇宙万物,一切都是灵动的,奇妙的,新鲜的。人的身上,蕴含着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山水自有情。在李翔眼里,山有神,水有灵,树有神,草有灵。李翔以赤子之心,用心灵亲吻着山山水水。李翔的山水,鲜写名山大川,多绘闲山野水。他的淡彩山水画,无一不是对着大自然的天然美,动态美,对景写生完成的创作,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创作时,那矗立的丹崖,那凝翠的丛林,那金黄的谷垛,那飘动着白练的小溪,那抖动着蓝色绸缎的湖泊……在突然的际会中,都成了李翔生命的一部分,在山水与心灵的相互感应中,化作了李翔本人的心灵图景。

李翔的淡彩山水画,既有斗方小品,也有“宽银幕”式的巨幅,无论大小,绝无千篇一律之感。我曾看到,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高3.5米、宽8米的《泰岱朝晖》,也曾读过悬挂在广州国际会议中心的高8米、宽13米的《碧海长虹》,都是李翔淡彩山水的鸿篇巨制。

微信截图_20241127122132

《泰岱春晖》 李翔 作

李翔善书法,既能楷书又能隶书。但最能代表他书法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章草。他的书法曾一度被他绘画的巨大成就所掩盖。李苦禅先生云:“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些都是在强调书法对绘画极端的重要性。

李翔对书法的研究与重视,几乎与他对绘画造型与色彩相等同。章草由秦篆汉隶衍化而来。刘汉之初,三公九卿,遇有急事向皇上禀奏,便将汉隶草写。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喜此书体,便命臣子奏疏修本时均采用隶书捷写,由于汉章帝对这种书体的提倡,遂得名“章草”。

20多年前,我每至李翔画室,常见他的案头上,摆有《古典章草字帖》和现代章草大家王蘧常《章草范式》,他案几下的废纸篓里,也常扔有写好又撕掉的不称意的书法。李翔将魏碑的拙朴酣畅和唐碑的端庄典雅,糅进了章草,呈现出柔中有刚的笔墨意趣。对李翔的书法,曾两度获得中国书协举办的五年一届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得主、书法名家龙开胜,这样评价李翔的章草:“李翔的章草去做作,少修饰,无俗态,多高古,读来大雅拂面,大拙其形,机藏万象,悠然而成高姿。”李翔正是书与画并重,方使得他在变革中国画时,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坚实的依托。

黄宾虹曾说:“画贵有静气”。我认为,这五个字,应是判断一切中国画优劣的关键之所在。李翔的人物画及山水画都毫无浮躁之气,他的画作给人以尊贵,发人以高致,引导人们从浮躁、轻狂、偏狭,趋向善良、宽厚与宁静。

良心是情感之声,情感是灵魂之语。李翔把“真实,真诚,真情”作为绘画与做人的准则,使其人品与画品互为表里。

作为书画家李翔,其创作正处于鼎盛时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翔的书画艺术创作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我们也坚定地相信:李翔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艺术展示的空间,美育教育的大课堂,更是一个传播艺术文化、促进中外艺术交流的平台。未来,翔美术馆会借力所在城市的区位优势,成为连接艺术家与公众、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新桥梁,为人们带来更多元、更深入的艺术体验与美的熏陶,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激励更多美术界有志者奉献出更多有着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作品。(作者李存葆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编辑: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