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新模式与新发展的探索”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27日 17:06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电(记者 舒迪)11月24日,由青山慈善基金会、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联合承办的“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新模式与新发展的探索”平行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本次平行论坛作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唯一一场聚焦乡村教育议题的论坛,吸引了百余位专家学者、公益人士、教育人士、跨界伙伴相聚一堂,共襄盛举。

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郭丛斌提出, 当前县域面临着教育质量下降、教师质量有待提高、超级中学的“虹吸效应”、经费不足等多重困境。为此他提出加强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县域高中特色化发展,同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协同的良性机制,严禁跨区域生源抢夺等一系列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从事教育公益必须坚守初心,坚持长期陪伴。

社会力量如何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青山、海亮等企业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青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董玲敏带来《向新而行 善耀青山》与《托起新时代的东方朝日》评估报告,分享青山在困境儿童服务、助学领域,特别是“陪伴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助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方面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打造具有“青山特色”的公益慈善之路。

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卓青介绍了海亮教育独特的“社会企业”+“公益赋能”模式。该基金会依托海亮教育近三十年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理念,系统性为县域学校提供帮扶,打造“政府+企业+基金会”三方联动创新模型助力乡村教育提升,并呼吁乡村教育公益力量进行系统性、深度性整合,避免公益资源浪费,提升公益效率和成果。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嘉宾各抒己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卢苇提出,0-3岁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是一大痛点,农村家长对该阶段孩子发展认知不足,导致大量乡村及欠发达地区儿童面临发展滞后风险。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理事长韩萍认为教育资源匮乏是关键问题,其机构打造的绿色共享助教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乡村孩子开阔眼界、提升社会能力。甘肃省皋兰三中校长仲建荣坦言县域面临师资流失、优质生源被抢及硬件与教育理念滞后等困境,期望借助本校文化理念,通过阅读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发展,并利用海亮成员校资源共享提升办学能力。湖北省建始县教育工委委员雷明武介绍了建始县通过组建教联体、东西部协作引进海亮教育集团资源及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应对挑战。

在论坛的案例分享环节,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卢嘉仪带来《阅芽图书馆:探索0-6岁乡村和流动儿童早期阅读推广方案》,聚焦为0-6岁儿童家庭提供专业科学全面的早期阅读指导与服务,倡导家庭亲子阅读。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飞以“青山云南盐津未来希望幼儿园项目”为例,通过结合政府相应机制,提高孩子的就学机会与就学质量。上海益志领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申守分享了“青山赋能益领未来”项目,项目旨在解决青年大学生迷茫和就业问题,尤其是原贫困县大学生、事实孤儿等群体,通过2-3年为其树立价值观、找准方向目标、培养企业所需能力等。湖南省大爱无疆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康勇忠表示,青山慈善基金会在支持逆风飞翔项目中有三个难得:愿意支持乡村振兴项目、愿意支持公益组织基础建设、愿意支持岳麓公益人才计划。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罗颖强调长期陪伴和深度传承是机构特色,认为扎根乡土依靠本地人传帮带可解决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

论坛尾声,各基金会代表纷纷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大家一致认为,在社会各界力量携手努力下,教育之光必将照亮乡村每一寸土地,乡村孩子也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无限可能。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