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健康产业
第十届国医馆发展论坛探讨医馆体系 助力医馆全面提效
11月25日,第十届国医馆发展论坛召开。作为第18届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大会期间的特色分论坛之一,本届论坛关注国医馆建设,从药房转型入局到赋能体系搭建,为基层国医馆从业者提供全新思路。
基层中医馆、诊所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基层中医馆、诊所的社会功能将进一步拓展提升。除了传统的诊疗服务外,基层中医馆、诊所还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如开展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增值服务,拓宽收入来源,提升品牌影响力。
民建中央卫生健康医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专家王峥认为,基层中医馆可以通过打造智慧中医馆,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开展医联体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式寻求创新,抓住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同频、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认知价值共振的机遇期,携手应对挑战。
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逐步升温,呈现正增长趋势。中药企业迎来国家整合潮,需要大家抱团取暖,优势互补,一起发展。南阳仲泰医圣堂董事长郭学义提出,一个企业能长到多大,是它在产业中的位置,在社会生态中的位置决定的,事业、专业、产业协调发展,才有好的未来。
多年从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湖州长兴大德春堂医生蔡野平守本心,站在患者思维,追求疗效本质,优化治病防养结构形成合力。他着重讲到中医外治法的研究成果,表示外治项目在康养中优势较突出,可以助力青年医生成长。
结合宫绣堂的发展战略,江西宫绣堂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泽润讲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宫绣堂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宏观客户的结构优化,是微观客户的分析规划。”
中医药进社区的需求主要源自于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治疗的实际需要。河南桐君仁医中医馆有限公司董事长桂伟介绍了桐君仁医的中医体系建设,并表示桐君仁医中医馆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成立了桐君仁医数字医疗药事服务中心。中央药房服务社区中医馆的模式,降低了中医馆建设的成本,而完善的中医药供应链,道地药材和专业的传统制剂等药事服务,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建立统一标准和统一服务模式,更便于推广实施。
大经数智中医CEO李文友重点阐述大经中医的构建体系,通过中医和AI的不断融合,可为用户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制订、中医知识学习等一系列智慧中医健康服务,给与会成员以实际经验供参考。
针对基层中医馆的发展思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四川杏林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宏敏和北京同春堂中医医院院长,上海国医馆中医门诊有限公司馆长杨会,湖南养天和中医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田武星,杭州方回春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庆贺,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医药传承赋能分会会长/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旭华等多位从业者各抒己见,分享企业经验,鼓励与会企业家勇于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