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履职故事
向阳生长是最好的呵护
谢海燕在工作中。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谢海燕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政协委员,湛江市第二十四小学校长,民进赤坎总支副主委,首届赤坎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对学校师生的满腔热忱,多年以来,谢海燕以“打造百姓好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关爱每一位学生,为办好异地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倾情努力。
“让孩子们向阳生长”
2020年4月,谢海燕担任湛江市第二十四小学校长。第二十四小学地处百姓村,学生大多是异地务工人员子弟。
谢海燕刚上任时,正是学校面临困难最大的时期——唯一一栋旧教学楼墙壁、天花板粉层脱落,钢筋裸露,墙体开裂,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教室多媒体平台老化,有些已无法使用,维修成本高;操场是泥土基质,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泥泞不堪,学生户外活动受限;2016年开始筹建的一栋综合楼,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开工建设;学校经费紧张,教师缺编严重……
作为校长,谢海燕深知学校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她目光坚定,强忍身为高龄孕妇的身体不适,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得以启动,在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谢海燕欣喜地说。
待师生搬迁至新教学楼后,谢海燕又积极筹划旧教学楼的加固维修工程,于2023年9月恢复使用。硬件设施改善后,学校里里外外面貌一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端正的坐姿、琅琅读书声,常常让巡堂的谢海燕驻步观看聆听,这位校园规划师觉得,“过去的上千个日日夜夜,虽很辛劳却非常有意义!”
如今走进第二十四小学,孩子们的穿着朴素却整洁,红领巾规范佩戴,脸上洋溢着阳光、自信。见到在校门口的谢校长和值班老师,就亲热地打招呼,他们已习惯上学放学,校长在校门口迎来送往。
为了孩子们平安上学放学,谢海燕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放学后又最后一个离开。每天,她在晨光里温和地摸摸孩子们的头,帮孩子整理一下着装。耳濡目染,孩子们学会了礼貌,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尊重。
谢海燕说,这就是她最大的目标——让孩子们向阳生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这句话,谢海燕深以为然。
“作为一所以异地务工人员子弟为主体的学校,这些孩子的父母难以像城市职工父母那样全力督导孩子学习,在这样的学情之下,向课堂要高质量迫在眉睫。”谢海燕说,她结合实际情况,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抓常规、抓教研来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尽管事务繁忙,但谢海燕依旧坚持教授一个教学班的英语课程,每学期都挤出时间为老师们上研讨课、示范课、作讲座,还带领老师们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她深知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后备力量,组织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传、帮、带、引”精神,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谢海燕的努力下,2021年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特色校本课程——英语自然拼读。她带领全体英语老师编写了符合本校学情的《英语自然拼读学习手册》共四册。学习手册投入使用后,解决了一直以来异地务工人员子弟学习英语的困难。
谢海燕是个热心肠,她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体贴老师,力所能及地排忧解难:为家在外区的新教师找房子租住,确保他们居住环境安全;为老师们的孩子入托、入学提供帮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人心所向,凝聚力强,学校成为了老师们生活和工作的温暖港湾。
“一颗心奉献教育”
“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这句话,谢海燕一直深深地记在心里,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
为了强化履职意识,与时俱进地提升履职能力,作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的谢海燕不仅自己带头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统战部门组织的培训、调研及会议,还组织和引导支部会员参政议政,组织召开支部学习会,在学习和履职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治素养及参政议政能力。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基层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谢海燕时时放在心上。她深入走访基层教师,与教师谈心谈话,了解教师急难愁盼问题,撰写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建议》及《关于为义务教育阶段在职在岗教师定期开展身体健康检查的建议》等提案。这些关切一线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与回应,目前,《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与落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谢海燕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她以“人本”管理、“学本”教育的理念,谋求学校更大的发展;她默默奉献,踏实做事,甘愿做学生通往梦想的铺路石。她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全献给了学生,献给了学校,献给了教育事业。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