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CCAPP 2024年度会议暨《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发布会举办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王硕)2024年11月29日,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4年度会议暨《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会议由CCAPP、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及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
在致辞中,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指出,2024年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时间节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标志着绿色转型进入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国际减碳义务和国内减污重任。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近两年来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以上因素都赋予了《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非常重要的意义。
CCAPP年度报告《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是系列报告第四期,以“减污降碳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往年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治理监测指标体系。报告更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污染去除技术提质增效等指标,并通过追踪各项指标的进展、对比国内外发展情况、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分析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尹志聪教授代表报告工作组介绍报告主要内容。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院士表示,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获联合国赞誉,这些工作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助推了“新三样”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协同推进碳中和与清洁空气任重道远,2023年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反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碳
在主旨报告环节,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院士以“高影响天气的健康风险”为题,详细介绍了高影响天气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广泛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野火、沙尘暴等以及疟疾、流感和登革热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他强调,气候变化行动能带来显著健康效益,加强预报预警体系与公共卫生的结合,这对易感人群健康的保护尤为重要。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与健康宣言》,将健康置于气候行动核心,未来应继续以改善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并更多关注全球贫富和人口差异带来的公平问题。
大会下午还围绕“气候、空气与人群健康”“协同治理效益及地方实践”设置两大圆桌论坛。多位专家聚焦主题展开讨论。
今年是CCAPP成立的五周年,也是能源基金会成立的25周年。自2021年起,基金会持续支持CCAPP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科学认知、精准把握政策契机、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影响,并积极推动地方实践。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正处“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筹划的关键时期,正在制定包括全口径温室气体在内的第二期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希望CCAPP在推进以下两方面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如何将减污降碳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技术选择、管理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有机融合,并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二是从工程技术上继续推动四大结构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尤其是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发展。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
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媒体代表等近200人出席会议。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