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发布
2023年我国区域二氧化碳呈增加趋势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王菡娟)12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区域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22年相比呈增加趋势。
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的温室气体监测情况。公报是中国气象局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及完成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之一,与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
公报显示,2023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421.4±0.1ppm,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相比2022年增量为2.3ppm,与全球同期增量相当,但略低于近十年增量的平均值(2.4ppm),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也显示,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略低于过去10年(2014—2023年)平均增量(2.4ppm)。甲烷和氧化亚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986±0.6ppb、337.3±0.1ppb,较2022年增量分别为8ppb、0.8ppb,低于全球同期增量。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负责协调温室气体的全球网络化观测和分析,自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期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对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今年10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第20期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指出,2023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二氧化碳、甲烷和
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负责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所用的方法、标准、流程均与国际接轨。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1个境外大气本底站、7个区域大气本底站、10个大气本底试验站、120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CO2/CH4/N2O/SF6等)观测,形成
中国气象局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科技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