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五期

江山如画 丹青华彩

2024年12月05日 19:37  |  作者:付意惟  |  来源:《画界》2024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未标题-1

首都之春(局部)(国画) 1959年 /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 合作

由国家大剧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展览“江山如画—北京画院典藏精品展”于8月27日至10月13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举办,此展是国家大剧院与北京画院于今年五月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次合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两家艺术机构以笔墨丹青为媒,以北京画院典藏精品为载体,采用“启、承、转、合”的节奏,通过艺术视角向广大观众展现新中国75年来烁古耀今的发展与变化。 

画界24年5期-159

朱砂牡丹(国画)98×41cm 1953年 /于非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均为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新中国的社会美景吸引了无数画家的丹青咏赞。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自建院起便肩负着美术创作、研究及教学的三大任务,后又将北京地区的美术创作与收藏工作作为新的文化使命。画院的几代画家树立坚定的文化理想,热情讴歌火热的时代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首都建设新貌、刻画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艺术精品。

画界24年5期-158

海棠白孔雀(国画)160×66cm 1979年 /胡絜青

借古启今

启,即借古启新,借古韵,启新篇。1956年5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鼓励艺术创作自由发展,传统中国画的身份与内涵重新得以确证。1957年成立的北京中国画院,建院伊始吸纳整合了一批民国时期北京画坛的耆老名宿,他们一面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写生为创作搜集素材,走出画室书斋,体验生活,为时代造像。另一面又将众家所长融汇于同一主题,同一画面中,集中力量创作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集体创作,点山村春景、染青山绵延、绘丰收硕果、写城市街景等。其中,以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等六人共同创作的《首都之春》最具代表,这件巨制长卷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首都美术界以手中画笔描绘北京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下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地区的城市发展、工业建设、市民生活等场景,堪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都北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画界24年5期-161

家 园(国画)180×97cm 2006年 /李小可

人民颂歌

承,即承上启下,守传统,创新潮。1965年,北京中国画院增设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遂更名为北京画院。彼时的北京画院接收一批优秀的专业院校毕业生、具有创作能力的艺术家以及自身教学体系培养的青年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画院新秀初登场,掀起别样的创作浪潮,继续发扬艺术传统,不断拓宽艺术创作门类,形成全新的艺术创作格局。他们赴钢厂、水库、乡村……与群众为伍,写人民之思,抒人民之声,在创作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情状和繁荣发展的社会景象,作品中饱含着对普通群众的人文关照与情怀。

画界24年5期-160

云 根(国画)240×123cm 2019年 /买鸿钧

交融激荡

转,即顺时而变,立风格,开新象。改革开放后,乘着全面开放清新风气,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很多艺术家在躁动一时的新潮美术后复归传统,精修艺术素养,由向外突破转到向内追寻,在创新和自我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古今贯通,融汇中西,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绘画新的表现主题,如卢沉的《风雨近重阳》、崔子范的《朝露》、闫振铎的《荷》。自由轻松、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活跃了北京画院的学术气氛,艺术家们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个体艺术风格的逐步深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北京画院在艺术创作上迎来新的高峰期。

2

芙 蓉(国画)92×51cm 1959年 /俞致贞

筑梦华章

合,即融合共生,汇多元,展新貌。新世纪以来,北京画院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画脉文心,肩负社会责任。艺术家们以中国画与油画为主要创作类型,古意融通,彰显民族文化底蕴;以真挚的情感聚焦现实,感悟生命力量与人文关怀;以多元的风格重燃古都风韵,构建起历史传承与时代新风和谐共生,国际潮流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2023年,北京画院八位艺术家联袂创作《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在丹青长卷中全方位展现北京城市发展与时代演进的新面貌,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画界24年5期-165

孔雀桃花(国画)136×193.5cm 1959年 /田世光

岁月如歌,江山如画,墨与色中我们回望新中国75年间的沧桑巨变;精神如炬,信念如磐,点与线中我们感受艺术家们“文艺为人民”的创作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北京画院将设立新的目标、新的思考。秉承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把文艺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画界24年5期-164

《CBD》(油画)130×250cm 2008年 /白羽平

画界24年5期-166

大山的节日(油画)150×180cm 2022年 /张 学

画界24年5期-168

朝 露(国画)68×68cm 1995年 /崔子范 

画界24年5期-169

揽 羊(油画)100×80cm 1996年 /钟 涵

3

大运河揽胜图(局部)(国画) /郭宝君、庄小雷、买鸿钧、乐祥海、刘旭、牛朝、徐卫国、范琛 合作 

(作者系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展人)

责任编辑:杨文军

未标题-1

2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