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六期

从有法到无法 创造更新更美的天地

2024年12月06日 14:01  |  作者:薛永年  |  来源:《画界》2024年11月第6期 分享到: 

陈雅丹是我的老同学,我们曾在六十年代中央美院的U字楼中比肩成长。虽然近六十年来各忙各的,联系并不太多,但毕竟有一定的了解。我深信,这位五、六十年代不时闪现出惊世骇俗之举的奇女子,虽经世事的沧桑,人间的巨变,却不曾改变她不泯的童心和执著的追求。确实,她有着对人生和艺术的一片真诚,一直在寻找着现实世界和以往画坛中无人描写过的更新更美的天地,她也一直在艺术中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动,寻找着足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感动的艺术语言。多年来她一直的履险如夷,对艺术的投入,都说明了这一点

1-120-157

1987·在南极(国画)68×75cm 1995年 /陈雅丹  中国美术馆收藏

雅丹曾义无返顾地踏上南极,排除万难地奔赴西藏以及勇敢地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不反映出一位艺术家的忘我与追寻。这种积极寻求未知的真与美的精神,一方面不无遗传基因,另一方面也深受其父精神的鞭策,她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曾舍生忘我地跋涉于罗布泊的茫茫荒漠之中,为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科的奠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父女两代的忘我与执着,都是为了寻求真与美,不过父亲偏于求真,女儿重于鹜美。雅丹为开拓视野的知难而进,是为着用那不曾污染的生态去洗刷视觉,用那青天一样空明,冰雪一样纯洁的希望去净化心灵。她仿佛说过,希望有一方净土,那里的天地更深远,那里的绿叶更苍翠,她昼思夜想的这个可以令人沉醉与惊悟的净土,不断提升着她的艺术精神,刷新着她的艺术面貌。

1-120-158

冰海家园(国画)136×68cm 2009年 /陈雅丹

多年的追寻,陈雅丹终于以南极之行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境界,进入了王国维论艺术的第三境界,即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个人”正是她赤子之心的自觉,是她的学院派画风中渐渐失去的自我,是她被学生时代的拙味木刻所束缚了的性灵与感受。

由是,她不再只做木刻了,她拿起了丈夫李宝林使用的毛笔和宣纸,画儿童眼中纯朴无邪的形,画任情感流泻畅快的线,画想象中斑斓如锦的色,画无尽的阳光,晴朗的天宇,丰茂的花树,漂浮的白云,曼妙的歌舞,健美的少女和母子的亲情。她画的是充满童心与爱心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她表达着由绚烂、纯真、开朗、欢快交织为一的心中的歌。

1-120-160

母子情(国画)68×68cm 1995年 /陈雅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收藏

雅丹与众不同的彩墨画、南极美术日记、随手小画,画的是所历所经所感,尤能描绘所能所思,有着丰富而别致的想象力。画南极的三个太阳,集中表现了她的“迁想妙得”,在《南极日记》中她写道:“我找到了一个像水晶般一样晶莹的太阳,那是南极的冰雪,洁净的空气,孩童的纯真做成的。”“我找到了一个喷薄热烈的红太阳,那是南极考察者红红的羽绒服,献身者的热血,探险家的勇气做成的。”“我还找到了一个郁郁葱葱、幸福宁静的绿太阳,那是人类最美好的温情、友爱做成的。”有着艺术提纯与艺术幻化的神思驰骋,你可以说她画的是其体悟到的现实的真与美,也可以说她的画是用想象编织的真与美的花环。

在雅丹的彩墨画中,“线”并不讲求许多中国画家追求的平圆留重与起承转合,而是随着感情的运动起伏流溢,轻松随意、自由自在。“形”既不拘泥于写实的逼真和准确,也不重复传统写意的套路,而是凭着真诚的感受,去夸张幻化,不似似之,个性鲜明。“色”也不是墨的附庸,更不受中国画习用色彩的局限,而是不拘一格地抒情达意,绚丽多彩,烂若云霞。 

1-120-161

银杏宝宝(国画)99×99cm 2020年 /陈雅丹

雅丹的彩墨画构图比较饱满,处理空间也比较自由,不象传统水墨画那么崇尚虚白,也不象水墨写实绘画那样依赖自然的时空,她画的万事万物,基本写实又多有变形,注重表现,又不无装饰趣味,开始背景明显地服从于衬托人物,近来人与景已经几乎融为一体了。她实际上是在靠色线形的合力作用,在比较自由的时空中,抒发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她的彩墨画中,可视形象也许只是一种媒体,心灵的触动与想象的光辉才是非画不可的缘由。于是,在她的笔下,汇集了中外古今的种种神韵,有马蒂斯、毕卡索的,有蒙克的,也有中国巨匠的,有写意抒情的,也有表现主义的,有敦煌壁画的,更有民间美术的,然而这一切已经被她取舍改组成功了,已经变成了自家艺术语言的组成部分。

1-120-162

七个好妈妈(国画)68×68cm 2018年 /陈雅丹

近些年,雅丹又开始拿起她的老本行版画了,这批版画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以崭新的面貌令我耳目一新。正如陈雅丹的先生李宝林所说,“雅丹始终保持着她作画特有的方式,作画不是传统式的意在笔先,她也有自己的意,但是这意不那么理性具体,是在画的过程里不断实现不断丰富的。”这个特点使雅丹的画具有情绪性、即兴感。

1-120-164

帕米尔牧笛(国画)68×68cm 1998年 /陈雅丹  中国美术馆收藏

雅丹的丝网版画和她喜欢的诗歌、插图等艺术门类一样,童心未泯、简洁明快,去掉了种种束缚,轻松表现了真切动人的诗意感受,体现了天真自由的生命精神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境界。这些丝网版画主要用线条造型,配合着平涂的明快色彩,单纯而清新,无论面部还是手臂都有恰到好处的夸张变形,表现了鲜明的感受,又很抓人,色调明丽,有阳光下的感觉,也让人免不了想起马蒂斯作品的欢快惬意。雅丹的线条简练流畅,自由舒展,不是中国画的书法用线,但是很美、有节奏、有韵律感,犹如敏感的神经末梢一般传达出她丰饶细腻的内心世界。李可染先生说,要把本领练成本能,雅丹正是如此。她有不少的画是下意识完成的,就是古人所谓的“无心自达”,艺术达到这个境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120-163

青苹果(国画)66×67cm 2003年 /陈雅丹

有人说,雅丹的画是一个成熟的孩子的艺术,是一个天真的大人的绘画。我看这真是见道之言。在写实主义成为画坛主流的岁月中,身受近八年学院派教育的陈雅丹,早已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她的彩墨画、版画以及各种她喜爱的艺术实践,正是从有法到无法并以我法贯众法的过程。雅丹爱读书、爱思考,有广博的修养,她基本功扎实又善在中西艺术中博采众长,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雅丹,正欣喜地、自由地、尽情地抒发着她对世界的感悟。我衷心地祝福老同学在艺术跋涉的道路上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天地。

1-120-165

一位大度的女子(版画)68×79.29cm 1998年 /陈雅丹  李可染画院收藏


陈雅丹,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监事长。

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以及马来西亚、奥地利十七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奥林匹克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李可染画院、奥地利摩亚美术馆、德国古登堡印刷博物馆、日本东京都大学图书馆等地收藏。八十年代赴南极,九十年代两赴罗布泊。代表作:留在南极的壁画《三个太阳》《南极美术日记》《穿越时空罗布泊美术日记》。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功绩证书”、鲁迅版画奖、亚洲女画家“优异奖”、国务院科技奖励办 “优秀人民艺术家”。


责任编辑:杨文军

未标题-1

2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