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政协动态
驭“新”而行提“质”共进
——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考察新质生产力记事
产业乘风起,水韵踏歌来。霜降时节,一股“新”的力量,在三吴大地孕育、激荡,喷薄而出——
全球172家“灯塔工厂”中,13家位于这里,照亮了中国智造新图景;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110家,居全国第一;全省未来产业核心企业营收总规模超5000亿元,一幅产业集群“未来式”图景,逐步具象化……
“朝日初升,东风已来。”近日,按照全国政协工作安排,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带领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前往江苏省,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开展学习考察,共探转型之“效”,共寻发展之“质”。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部署;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又进一步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为福建强化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因而,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此次赴江苏考察之行,正当其时,至关重要。
刚抵达江苏,考察团便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江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福建和江苏同属东部沿海开放省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两省共同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助力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滕佳材的一席话,让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听在耳里、记在心头。
秦淮河畔,创新潮涌。其间,考察团一行先后深入南京、无锡等10余地,每“打卡”一处,“创新密码”便逐渐浮现,委员们在亲身体察、亲身感受中,进一步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开启了一场探访“政通人和”里的高质量发展密码之旅。
新质生产力如何与文物博物馆这一古老行业碰撞、融合?考察团在南京博物院里寻到了“答案”:利用元宇宙、数字拓印、3D建模渲染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在虚拟世界里变成栩栩如生的“活宝”。历经一系列新奇互动,不少委员直呼“太震撼了”。
走进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开展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广域确定性光电融合网络等前沿技术攻关。“目前,我们利用6G无蜂窝通信技术为马拉松现场安防无人机提供视频实时回传服务,大幅提升通信质量。”相关科研人员向考察团介绍最新成果。
在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考察团深刻地感受到“智改数转”为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大家更是感受到“江苏智造”品牌的含金量。
同时,从水利部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到国内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龙头企业,再到行业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委员们调研一路、思考一路,实地深入了解江苏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省域实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对此,考察团一致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并赋予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更大的自主权,持续加强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营造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竞相集聚的优良环境。
针对科技创新存在政府科学统筹力度不够大、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考察团提出,尽快完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的联动机制,尤其是推动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和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同时,从企业层面梳理产业创新“真需求”,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学有归期,践行无期。历时多日,揣着新思路,带着新思考,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满载而归,致力于奔赴下一场山海,用奋斗和实践为福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聚势赋能。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