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五期

陈思源作品解读

2024年12月08日 12:09  |  作者:顾黎明 杨大伟  |  来源:《画界》2024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陈思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抽象艺术的创作实践,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物容”系列是作为陈思源近十年来的艺术创作主体风格。

画界24年5期-202

与物容22-01(油画)200×150cm×2 2022年 /陈思源

与物容—关于思源的绘画(节选)

顾黎明

与物容,它源于“与物有宜”(庄子《逍遥游》),其本意是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自然地互相涵摄。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化的多向度空间里,面对的事物以及看法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些事或物是图像的印记和信息所营造的虚拟现实,传统的在场经验己很难真实表达我们时下的这个境遇。那些图像般斑斓的色彩以及游浮的似是而非的笔状或许暗示了陈思源的观看视角的嬗变。

画界24年5期-206

与物容10-2(油画)120×90cm 2024年 /陈思源

陈思源是本土文化生长起来的艺术家,自然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看待事与物更容易从自身的生存环境来把握、平衡自己状态,因此,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其对周遭环境的深度感受和认识,那种祥和委婉的处世方式也就映射在其作品中。他更喜欢在图像化的境遇里显示某种融合的契机,而不是走向极简或回归。

画界24年5期-210

眷 顾15(油画)70×61cm 2022年 /陈思源

思源作品的真实性是他从自我关联中抽取了两类看似不融的秩序语言,重新构建了一个仿生的另类视觉空间。原本建立起来的自我内在语言秩序,转化自我的消解与融合。那些纷杂的浮生之物既是自然物状的植被体又是他自己情绪记录的痕迹,这种类似效仿自然植被的仿生现象,更像图像化世界里的微式景观。这是一个由内向的抽象秩序转变为外化类象的呈现,也是把自我消隐于无我的有我之境。

画界24年5期-204

净 见06(油画)180×160cm 2021年 /陈思源

我认为思源这代人的抽象性语言的建立,是在不断的过程转换中逐渐形成的,并没有一种先验为主的纯抽象形式起点,而是在不断的质疑与冲突的过程中厘清了自己的追求。

“与物有宜”,是二千多年前的人类就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传统中国文人最朴素最基本的诉求和向往,“不敖倪于万物”但又是难以企及的久远。在科技化的信息时代里,人类又能如何掌控、平衡未来的世界?是否我们今天还有资格去得到精神与天地相通的境地?思源通过绘画的方式编织出微观世界里的人性温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持共感的纯粹性,感染我们的共感之真,之切。我想,人的精神不就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才彰显出品格的升华及意义吗?

(顾黎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画界24年5期-203

净 见07(油画)180×160cm 2021年 /陈思源

怡和且纯净—关于思源的绘画(节选)

杨大伟

陈思源的绘画显现着一种鲜明的情感,因为艺术品唯有真切才会自由呼吸。他的艺术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静谧的心灵居所,感受已然存在于生活中的存在。

思源探索了绘画在画布上的自由、富有表现力的浇注和拖曳,尔后不断拓宽艺术表达的边界;同时,在符号、形式、形状中建构自己的态度,有时强烈,有时面纱般的神秘,不时地流露出某种神思纵逸;其间不乏艺术家于自然中得到的超验性基因,不断透叠的斑斓是一种精神游弋的外部凝视,笔性与线性结构互为嵌入应该是艺术创作的运动和记忆,色彩既在尘世之中,又在尘世之外。

画界24年5期-205

念06-2(油画)100×80cm 2021年 /陈思源

正如人类文明不断累积的繁复给予我们通感一样,思源不断选择更为璀璨的方式,可视作一种强效赋魅,即兴地、肆意地将结果与过程相联。其实观者有时需要这样的经验,一种似乎曾身入其中从结果即可被带入其全过程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因此终结对获得途径进行经验积累的必要,一切都在时间中游弋。另则,他创作中的消影意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基本可以理解为与绘画关系的对话。他喜欢将色彩自然混合,这种手法生成了磨蚀厚度的假象。

未标题-1

念06-2(油画)100×80cm 2021年 /陈思源

他不断释放各种隐含的力量,并使画面进入某种微妙的平衡,并赋予作品个体的存在。然而,也明确感觉到绘画揭示了一些脱离了人们常态感知世界的传统结构。世间万物以生成不同而所见不同,但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生命对于真实世界的个体化的诚恳注释。

(杨大伟: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画界24年5期-208

映09-1(油画)80×160cm 2024年 /陈思源

陈思源(陈学军),职业画家,工作生活于北京、洛杉矶。1967年生于山东潍坊,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2016-2021年担任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

陈思源从事抽象性当代艺术创作实践35年以来,已经在海内外举办二十多次个展,相继举办了“形物自著”“生成”“净·境”“净见”“格物色”“容|与物有宜”“秩序向—谭平、孟禄丁、顾黎明、陈思源作品展”“思逸·花境—陈思源&王海燕双个展”等系列展。2017年,作为特邀艺术家,作品《与物容07》参加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区段)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2018年作品《眷顾05》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进京展”;2022年获“卢森堡国际艺术奖”。


责任编辑:张月霞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