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五期
刻骨幽思 高视青冥
主持词:
对于从事书画艺术创作者来说,对本专业之内技法与理论尤为重视应该说是正常的或者说是必须的,但假如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学养忽略或轻视则必然会对自身整体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事实上,各艺术门类之间是一种互补、互通、互融乃至相互促进之关系,正所谓“诗外求诗”“书外求书”“画外求画”“印外求印”也。书画篆刻家张公者先生对此有着非常清醒之认知并一贯付诸于行动。他不仅在篆刻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在书法、绘画和诗词方面也有着不凡之探索,且作品风格鲜明,每每为人所称道。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赞其“师汉尊秦笔意醇,斑斓古墨率天真”,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赞其篆刻“金石味厚,造像含情,边款行草尤奇”,著名画家方增先先生赞其绘画“壮美闳约,姿态横生”,著名画家冯远先生赞其书法“在古朴浑厚之间,更有婉约婀娜”等。公者在青年时期就曾撰文表示,“修养不仅是品质和知识,它应是全面的,包括阅历、眼力、个性等等。品质关系到能否用心于艺,能否甘于寂寞,能否不为名利所诱惑”。他还写到,“襟抱能决定一个人作品境界的高低。心胸宽广之人,作品方能大气”。此言高矣!相信公者一定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栏目主持:全国政协委员 张 继
篆书 大青山赋/张公者
很多年前就读过张公者的文字,看过他的印章、书法等作品,至今并未谋面。他出版作品集,嘱我写几句话,真是惶恐至极。张公者于20世纪80年代很年轻时就以篆刻名世,多年来,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建树,这里简单谈谈我读其作品的一些体会。
看他的作品,读他的文字,听他对艺坛名宿的采访,再看他的书法、篆刻所选择的古人经典语录,感觉到这位追求质朴的艺术家身上有种特别的活泼精神,刀笔游走中洋溢着青春气息,就像徐渭推崇的“袖里青蛇”境界。
行书 质犹言顾联/张公者
张公者是一位有诗情的艺术家,我很喜欢他的诗。如《宿吉祥寺》:“拂尘投古寺,清梵袅炉烟。云掠天边月,茶烹石上泉。群山齐入定,万籁伴参禅。借榻游灵境,晨钟醒大千。”淡然中有意味。他将诗情灌入为艺生涯中,为艺以“拙”取法,拙中又给人横波微睇、燕舞飞花的惊喜,是那种苍古中寓以秀好、浑朴里见出清空的感觉,他以一点灵心要点活顽然如铁的世界。
元代以来文人艺术追求古心如铁、秀色如波的境界,然而,古拙易就,秀好难成。如果没有秀,一副古董、老气作派,就会少了活力,少了感染人的东西。古拙中的活泼,不是笔势飞动就可达至,需要从灵心中引出,从自己对历史、人生、宇宙的感怀中引出,其实就是从诗情中转来。心中无诗,对世界无动于衷,笔下自然荒拙躁硬。公者为艺提倡“写生”(不是对着物象描摹的写生),重视直接的生命感觉,纳山川于胸中,这成了他创作的源头活水。
行书 题《群臣上酬刻石》/张公者
看公者的篆书,生辣中有婉转之妙。体势修长,骨力沉稳,跛势中有摇曳,奇崛中藏着恣肆,内收的笔势里,忽地“下一转语”,转出奕奕开张的风姿。作品活泼风致里还有一份淡定,如同禅家所说的,“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烂漫天真,令人宝爱。
篆刻 已为陈迹 /张公者
公者初以治印成家,他后来的艺术道路多带有此机缘,重视对“刻”的盘桓。看他书画的笔墨,也会发现其中潜藏的刻刻有痕、入木三分的“刀笔意识”,在他看来,甲骨文就有书写与刻画相融的妙韵。他以刻为艺,多斩截,少粘带,单刀直入,截断众流,脱去为追求动感、一味求势的造作,脱去书法如兵法的机心。他赞友人诗云,“四十年来学汉秦,冲披凿削战将军”,其实他也是如此。由求气力、求胜算,到胜故欣然、败亦可喜的淡然,由对咆哮秋水的迷恋,到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境界的感会,读他近年的书印,感觉他在这方面特别用心,也多有所获。重视“刻”,容易露出刻画痕迹,公者深知此困,他融汇古代契刻、简书、碑额、摩崖石刻等书迹,悟得一种入于痕、又不没于痕的妙法,荡却火气和匠作,沉淀出一片天和的意趣,此尤具感染力。
篆书 万柳斋 /张公者
公者要做有思考的艺术家,这一点给我很深印象。他认为,美是有尊严的,如同人的存在需要尊严。古人云,下笔即有凹凸之形。以刀击石,点墨落纸,即是在虚空天地里,写下自己的灵心。艺术要使人有“可感”处,更要使人有“可思”处,要给人生命智慧的启发。如公者推重饶宗颐先生的观点:艺术家一定要懂哲学,这样的哲学并非概念,而是生命存在的智慧。他认为黄宾虹的山水是哲学化山水,黑白世界里透出对人性的回眸,这是非常有见地的。黄宾虹诗云:“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夜行见山顶,光亮沿其边,这笔墨的意趣,不啻为对人生的醒觉。
篆书 尊道负阴联 /张公者
艺术是美的天地,唯具有生命之价值,方可臻于真正美的世界。我最近读恽香山的一段画跋颇有感触。他说:“蛩在寒砌,蝉在高柳。其声虽甚细,而能使人闻之有刻骨幽思、高视青冥之意。故逸品之画,以秀骨而藏于嫩,以古心而入于幽。非其人,恐皮骨俱不似也。”文人艺术的荒寒之旅,极易被人误解为一己之怜惜。而香山翁认为,以元画为代表的文人艺术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如高柳上的寒蝉,瓦砾间的飞蛩,声虽细,意悠长,以萧瑟冷寒之音,发人深省,觉人所未觉。声在柳上,高视青冥;藏身瓦砾,饮度沧桑,艺术家只有超越身己限制,横绝时空之域,才能唱出生命的清曲。我隐约在公者的诗书画印里,辨出了其中一些气息。
篆书 自作诗 论书绝句百首之《黄庭坚》/张公者
张公者
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现为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主编。
著有:《论书绝句百首》《集先秦著作百联》《集诸子百联》《集佛经百联》。
出版有:《书法合体论》(主编,荣宝斋出版社)《一印一世界》(中华书局)《艺林人物》(商务印书馆)《面对中国画》(上海书画出版社)《坐而论艺》(文汇出版社)《张公者诗文书画印选》(文化艺术出版社)《书学麈谈》(西泠印社出版社)《容堂诗书画印》(河北教育出版社)《张公者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当代中青年书法篆刻家获奖丛书—张公者书法篆刻作品精选》(荣宝斋出版社)《西泠印社中人·张公者》(西泠印社出版社)《张公者篆书集词牌百联》(河南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文军
编辑:画界 邢志敏